儿童性侵犯,是一个在童年不幸遭遇的、由人际暴力造成的心理创伤事件,它连同身体虐待、情绪虐待、疏忽照顾一起属于儿童虐待,它给儿童及其家庭带来错综复杂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儿童性侵害犯罪处于多发态势,这些案件的背后是孩子无法抹去的阴影,是家庭持久的伤痛。

面对性侵儿童的社会之殇,为更好的提升在村(居)开展儿童服务的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等一线儿童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防治儿童性侵犯。在第八个国际女童日来临之际,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京师讲座开讲。

本期讲座,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龙迪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卜卫教授从儿童性侵犯的预防、事后干预、以及基于社会性别意识视角进行了详细讲解,助力专业化儿童服务,在儿童性侵犯面前筑起防火墙,保护儿童免遭性侵。

 龙迪教授:儿童性侵犯防治实务分享 

儿童性侵犯指成年人,或较年长的儿童,或虽然年幼但有权势的儿童,通过武力、哄骗、讨好、物质利诱或其他方式,与另一名儿童卷入对方不能做出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性交往。侵犯者利用儿童作为性工具,满足自己的性需要或其他需要。(龙迪,2017)

儿童性侵犯本质是一种暴力,它不一定会造成身体伤害,也并不一定留下身体证据。请注意!以下也是儿童性侵犯:

• 没有体腔插入(阴道、肛门、口腔)

• 没有身体接触的性活动

• 没有武力/威胁的性活动

• 儿童“同意、主动、自愿”的性活动

• 儿童之间进行的性活动

• 女性强制卷入的任何性活动

儿童性侵犯事件总是发生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永远不是受害儿童的错,而是侵犯者的错,因为是侵犯者选择对儿童做出的性侵犯行为。受害儿童不需要为性侵犯的发生承担任何责任。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全球预防暴力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每5名女性就有1名,每13名男性中就有1名在18岁之前受到过性侵犯(WHO,2014),大多数侵犯者是男性,大多数受害者是女性。因此,儿童性侵犯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侵犯儿童权利的、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

儿童性侵犯事件总是发生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中,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性侵犯者不会主动站出来,也不会自动停止,保护儿童是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儿童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

如果想要预防儿童性侵犯事件的发生,应该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潜在侵犯者的教育和情绪疏导;

第二,面向家长、工作人员和大众的预防教育;

第三,制度层面的情景预防;

第四,面向儿童的预防教育。

从工作内容可以看出,儿童预防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不可能在没有成人支持,没有安全环境的情况下独自处理儿童性侵犯问题。因此,成年人有责任开展性侵害防治,营造保护儿童的环境。

卜卫教授:性别平等与传播视角下的儿童性暴力防治 

性暴力不仅仅是身体暴力,也是文化暴力。比如:河北有名男性,强暴了80多人…为什么这些女孩和妇女没有报案呢?因为大家被一些观念左右。因此,作为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播放、话剧排演等方式倡导性别平等,社区中儿童性暴力问题也会减少。

儿童的行为不符合传统的社会性别印象就会被欺负,这就是典型的性别暴力!比如:男孩被称为娘娘腔,甚至被当众扒裤子欺负,在学校受到欺凌。这也是典型的性暴力问题。因此作为儿童主任,我们也需要反思我们的是否存在错误的性别观念。

有儿童持续参与性暴力宣传倡导活动的社区,一般性暴力问题会明显减少。因此,一定要鼓励儿童参与活动。第一,孩子比大人更了解孩子,对问题的分析更准确,方法更有创意。比如:通过儿童讨论的暴力预防方案中,孩子们提出在他们的生日派对上进行宣传,因为只有在这一天爸妈才会最关注自己的孩子!第二,有儿童持续参与的宣传倡导活动能有效地减少问题的代际传递。

在这里我们倡导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成立“儿童保护小分队”或者“儿童通讯社”持续地开展社区的儿童性暴力问题发现,知识宣传等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为儿童改变成人的世界!”

本次讲座精彩纷呈,小编仅对两位老师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分享。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我们后续将会对讲座进行精彩视频剪辑,再次分享。

促进社区儿童社工、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的专业化服务,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一直在努力!欢迎加入我们,共同助力儿童专业化服务!


文章来源 | 中国公益研究院

图片来源 | 中国公益研究院 

网站编辑 | 卢玢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