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领导人见证慈善合作签约仪式、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有法可依、中国公益组织参与全球治理意识提升、中国主办国际论坛引领议题设置、SDGs融入中国公益组织业务框架、基金会促进“一带一路”慈善外交、中国慈善家开始影响全球捐赠格局、公益教育国际合作体系初成、中国公益力量参与国际灾害治理、文体载道讲述中国故事。

国际公益学院发布十三五期间中国慈善国际交流合作十大进展,称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慈善交流合作历程中,中国公益组织的角色开始从行动者向影响者转变。

2016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的通过和先后实施,中国慈善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民间外交的慈善国际交流合作业务也呈现出新局面。

国际公益学院案例中心和公益评估咨询中心对十三五期间中国慈善部门的国际交流合作活动进行梳理,在2019年11月23日举行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9年会平行论坛上发布《从行动到影响:中国慈善国际交流合作十大进展》报告,展示了中国公益组织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国际慈善交流合作历程中,角色开始从行动者向影响者转变。

01 进展一 :史无前例,中意领导人见证慈善合作签约仪式

2019年3月,首届中意慈善论坛东西方领袖峰会在罗马举办

[行动]意大利当地时间3月23日上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与意大利都灵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三方共同签署了“关于设立中意慈善论坛的谅解备忘录”,论坛致力于推动两国的慈善交流合作和公益人才培养。

[影响]该备忘录是19个合作签约项目中唯一一个来自慈善领域的合作,是中意慈善活动与国家领导人交流活动的首次连接,也是两国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慈善交流活动,意味着慈善在国际交流层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02 进展二:有序开放,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有法可依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图片来源:境外非政府组织办事服务平台http://ngo.mps.gov.cn/ngo/portal/view.do?p_articleId=21650&p_topmenu=3&p_leftmenu=1)

[行动]201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简称《境外法》)正式施行,三年来以《境外法》为基础的相关政策和办事指南陆续出台,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开展合法活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截至2019年11月21日,已有509个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设立代表机构(其中12个申请注销);临时活动备案2310个。

[影响]《境外法》成为中国慈善国际交流合作“请进来”部分的重要里程碑,有利于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法治化时代更加公开透明、合理安全地开展活动,支持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

03 进展三:全球治理,中国公益组织参与意识提升

上海环球可持续环境能源咨询研究中心潘涛博士作为CCAN代表在COP24大会上发言
(图片来源:CCAN官方微信https://mp.weixin.qq.com/s/tvnWbtouiFpw1U_geeRJUQ)

[行动]参与国际性会议是国际上第三部门开展跨国交流合作的一个重要形式。近年主动申请获得联合国咨商地位的中国公益组织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拥有咨商地位的公益组织数量为72家,仅2019年就新增10家,是历史上单一年度获得该资格组织数量最多的一年。在气候变化、减贫、儿童权利等领域,中国公益组织也越来越主动地通过参会、撰写立场书、组织边会等形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影响]过去,由于专业能力、资金、语言障碍等因素,中国公益组织更多聚焦于解决国内的社会问题,对全球治理议题的关注度较低。随着公益组织发展和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公益人产生全球治理责任意识,争取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发声,用行动参与并影响全球治理议题。

04 进展四:搭台论道,中国主办国际论坛引领议题设置

第四届东西方慈善论坛领袖峰会集体合影
(图片来源: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行动]中国公益组织主导发起多个国际性公益慈善论坛。“世界公益慈善论坛”从2016年至今已经举办四届。2019年9月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代表300余人参会。源自中美战略慈善交流平台的“东西方慈善论坛”从2014年以来已经在夏威夷举办四届,还将会场拓展到罗马墨尔本等城市。此外,中国社会组织还积极参与和展开区域性国际交流实践,已举办十届的“东亚民间社会论坛”是典型案例。

[影响]除了走出去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举办的行业会议,中国公益组织开始自己搭台,设置议题,并邀请中外嘉宾参与,中国公益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有了逐步提升。

05 进展五:凝聚共识,SDGs融入中国公益组织业务框架

第68届联合国公益组织大会中国论坛(预备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搜狐http://www.sohu.com/a/329861159_718398)

[行动]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第三部门,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逐步融入中国公益组织的发展战略。中国基金会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应的领域都开展活动:截至2018年,60.6%的基金会关注目标4“优质教育”、53.9%关注目标1“无贫穷”、47.3%关注目标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2019年7月,第68届联合国公益组织大会(四川成都)预备会议召开,探讨公益组织在推进实现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独特作用,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预备会议。

[影响]本土组织将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融入业务体系,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组织设计和评估项目的指标,不仅可以在国际交流时使用全球通行的话语体系、提高对话效率,也能促使中国公益组织站在全球格局上用更深远的洞察力来考虑组织发展战略。

06 进展六:民心相通,基金会促进一带一路慈善外交

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入驻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图片来源: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官网https://new.crcf.org.cn/html/2018-02/28072.html)

[行动]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头部基金会率先走出国门,在海外开展公益项目、开设办公室、带领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态势,有效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2019年4月,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启动“丝路一家亲”行动,计划在未来2年内推动民间组织建立500对合作伙伴关系、开展200项民生项目。

[影响]民间组织以其中立、灵活、专业、创新等特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政府和企业相比,民间组织能够更深入地融入当地社区,通过公益项目更好地带动当地社会发展、惠及百姓生活,同时能够促进中国新国际形象的树立,以及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架桥铺路。

07 进展七:散财有道,中国慈善家开始影响全球捐赠格局

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在首届一丹奖颁奖典礼上致辞
(图片来源: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gangao/2017-12/11/c_1122087676.htm)

[行动]近年来,中国大额捐赠行为更具全球视野。截至2019年,中国内地已有牛根生、董方军、游忠惠、刘道明五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倡议。2016年,腾讯主要创办人陈一丹设立“一丹奖”,其定位为寻找全球最好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获奖者人均奖金高达3000万港元。

[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崛起,率先富起来的企业家开始回馈社会,思考如何通过慈善捐赠帮助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大额捐赠用于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捐赠呈现捐资数额大、分布范围广的趋势。大额捐赠用于支持国际议题方面,环保和教育议题较有代表性。

08 进展八:双向交流,公益教育国际合作体系初成

2019年6月,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副校长Andre SOBCZAK、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共同签署DBA(工商管理博士)合作文件,正式启动该院首个学历教育项目。
(图片来源:国际公益学院http://www.cgpi.org.cn/content/details42_9291.html)

[行动]2015年11月,中美五位慈善家联合捐资成立国际公益学院,推动公益教育国际合作领域里程碑式发展。同时,中国创造越来越多被世界认可的公益项目或模式:支付宝蚂蚁森林获联合国2019地球卫士奖和灯塔奖;第一反应、歌路营、ABC美好公益咨询社被收录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案例库;以恩派“公益孵化器”为案例对象的研究结果在非营利组织与志愿部门季刊上发表。

[影响]中国公益行业经过多年耕耘,在教育、应急管理、女性权利、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可喜成就。由此,中国公益界的角色,也在从学习者转向分享者,他们借助公益国际交流合作,将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本土经验,输送给全世界。

09 进展九:人道救援,中国公益力量参与国际灾害治理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赈灾基金助力爱德基金会开展斯里兰卡水灾人道援助
(图片来源:爱德基金会http://www.amity.org.cn/index.php?m=Home&c=News&a=view&id=412)

[行动]中国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国际防灾减灾活动。2016年4月厄瓜多尔发生地震,中国公益组织迅速发起驰援,这是继2015年参与尼泊尔救灾后,中国公益组织第二次较大规模地开展国际救灾。2018年5月13日,多国代表和学者参加“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付建华应邀请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六届全球减灾平台大会。2019年9月,国际上首座真正意义上的红十字国际学院在江苏苏州挂牌成立。

[影响]中国公益组织走出国门,开展国际救援,参与国际防灾减灾的交流,在学习国际救灾工作机制的同时,发出中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

10 进展十:文体载道,用真善美讲述中国故事

“看中国·青海行”影片《玉树花开》海报,导演:[法国]马尔·卡拉代克
(图片来源: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微信公众号)

 2018姚基金慈善赛
(图片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http://mini.eastday.com/a/180813170449687-2.html)

[行动]文化体育方面的跨国交流合作活动在公益领域日趋频繁。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会林文化基金”用于支持多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项目。其中“看中国·中外青年影像计划”在2011-2018年间共约请到55个国家508名外国青年,完成507部短片,共获100余项国际性奖项。姚基金慈善赛已累计有约160名中美篮球职业运动员及300余名体育、娱乐、财经等各界精英的助阵支持。

[影响]如何对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国是一项挑战。“看中国”和“姚基金慈善赛”是民间文化外交和体育外交的代表,证明了“参与式传播”的魅力:让外国人到中国社会场景中,用他们的眼睛和镜头来讲述中国故事、用他们的脚步和参与来感受中国社会的温度和热度,是最好的国际传播方式。


文章来源 |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图片来源 |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网站编辑 | 郭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