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益论”沙龙9月3日在京举办。该沙龙由国际公益学院和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新华网和今日头条联合支持。首期话题聚焦近期热点话题“小朋友画廊”,畅谈公益传播创新。
“益论”沙龙活动现场公益传播创新引发热议日前,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很多色彩亮丽、风格奇异的绘画刷屏,也都花了一元钱,购买了一张画作为屏保,真可谓“最美的刷屏”。这个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名为“小朋友画廊”。这些画的作者最小11岁,最大37岁,都是自闭症、脑瘫和唐氏综合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用户每购买一副自闭症儿童的画作,就相当于向由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该项目旨在消除社会偏见,帮助这些特殊人群改善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公益观察员、国际公益学院EMP学员张天潘主持“益论”沙龙
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创始人苗世明
这个互联网+艺术+公益的创新传播项目,可谓是今年一个现象级的传播案例,尤其对于中国的公益圈来说,尤为难能可贵。以前的很多公益活动和倡导传播,都是圈内的自娱自乐,很难扩散到行业之外。如今这个“用艺术点亮生命”的项目,掀起了全民关注参与的热潮,可谓冰桶挑战赛之后,又一件成功的公益传播。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
除了值得总结的公益传播创新方面的经验之外,对于这个公益传播本身价值,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深刻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它良好地实现了对于社会的教育。我们总是说,如何实现自闭症等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融入社会的问题,但我们其实应该更深入去思考,正如WABC创始人苗世明所言,每一个精智障碍的特殊人群,其实对于全社会来说,他们都是原生治愈师,他们治愈了这个社会对于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理解,或者说,能够理解每一个都是与众不同的。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了世界的多元化,了解每一个人的独特性。特殊群体社会融入的背后,最急迫的是社会本身先融入这个群体。而这些,正是“一元画廊”背后所带给我们的最宝贵意义。
自闭症孩子家长代表
“益论”沙龙现场观众互动
总而言之,“小朋友画廊”刷屏,映照中国公益的现实与未来,现实是有不信任、有质疑、有瑕疵、有不专业,社会服务事业,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数以万计的公众参与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关注,哪怕是质疑,其实都在照亮了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倡导更多人关注和帮扶到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努力共同构建一个人人做公益、处处有公益的新型社会,相信,未来公益也将全面融入了各行各业,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一个有温度的美好社会。
“益论”沙龙第一期主办方、战略合作、嘉宾及观众代表合影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