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益学院GPL项目即将在金秋10月开启全新的慈善旅程。经过了美国的“慈善创新”课程,体验了日本的“艺术活化乡村”课程,全体GPL学员们将赴摩纳哥与英国展开为期10天的“公益金融与自然保护”课程。

自然保护,是时下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关键因素之一。正如著名公益家托马斯·S·卡普兰博士所说:“自然保护,尤其是大型猫科动物的保护已刻不容缓。人类社会中的很多流行性疾病,都是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形成的。在自然和公益的辩证关系上,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卡普兰博士与Panthera

托马斯·卡普兰先生1962年出生于纽约,在牛津大学彭布洛克学院获得现代史博士学位。他自小喜欢自然和历史,在读过一篇夏勒写的关于老虎的文章后,对大型猫科动物产生了兴趣。他曾经在家附近跟踪山猫,梦想成为科学家,研究和保护大型猫科动物。

 

(GPL善财导师、国际公益学院慈善大师、莱顿收藏创始人、美国收藏家托马斯·卡普兰博士)

从2000年起,卡普兰的精力逐渐从矿产资源领域转向与他渊源颇深的猫科动物保护与艺术领域。同年,卡普兰联系上拉比诺维茨。拯救大型猫科动物的共同愿望让两人一见如故,虽然这个任务对二人而言并不容易。4年后,卡普兰和妻子成立了Panthera——一个致力于保护大型猫科动物的慈善机构。如今,Panthera对大型猫科动物生态体系的改善、整治已经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

过去十年间,卡普兰夫妇在环保方面投入超过1亿美金。2009年,他们向牛津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部(WildCRU)捐建了莉卡纳第·卡普兰中心 (Recanati-Kaplan Center)。该中心后来成为最著名的学院派猫科动物保护机构,制定了世界领先的猫科动物保护计划。他们成立了以女儿名字命名的组织Orianne Society。该组织致力于保护美洲东南部特有的东部靛蓝蛇,以及它们所栖息的、正在快速消失的长叶松森林。

Panthera是由卡普兰博士发起的保护大型猫科动物的组织。Panthera 作为致力于通过科学引领和保护行动来确保野生猫科动物未来的领先机构,从规模到影响范围都是空前宏大的。

Panthera作出猫科动物保护的 10 年承诺:资助保护大型猫科动物项目并提供最有效解决方案以减少大型猫科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多年的承诺催化出了 Panthera 极具有包容性的计划, 主要帮助保护包括老虎、狮子、美洲豹、雪豹、猎豹、云豹、美洲狮和豹子在内的38 种野生猫科动物。Panthera的主要成果包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稳固全球一半以上的亚洲虎和非洲狮群体;确保世界上最庞大的食肉动物走廊可供美洲豹在拉丁美洲 18 个国家之间穿行;在几乎所有拥有雪豹群体的国家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项目;在拥有猎豹和其他豹类的国家内减少一半以上偷捕和猎杀的行为; 以及为美洲狮设计和实施一个广泛的保护策略,如在北美洲建立恢复性生态走廊。

在中国的大型猫科动物生存现状

大型猫科动物有:狮子、老虎、美洲豹、雪豹等,属于最后两群的猫科动物则是猎豹以及云豹。大型猫科动物正面临着以下威胁:用于本地和国际贸易的偷猎行为;与人类冲突而导致遭受的报复性杀戮;不可持续的捕猎行为以及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

 

(云豹是森林动物,森林的破坏已直接影响其种群数量)

目前中国仅对上述极少数猫科动物进行了为数不多调查和研究,因此绝大部分的猫科动物野生种群状况和生态学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例如:华南虎在中国已经“功能性灭绝”——或许在未考证的地方存在零星存活个体,基本已经名存实亡;东北虎和印支虎虽依然有存活,但多半是近些年从国外游荡过来的“访客”。真正意义上属于我国宝贵财富的是雪豹以及更多的中小型猫科动物,然而由于乱捕滥猎、栖息地消失和退化等原因,大部分野生猫科动物的正处于“弱势”和“边缘化”的境地。

除老虎以外,我国还有许多猫科动物位于食物链的顶端,是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也是动物保护中的旗舰物种,它们理应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果我们对这些动物的保护不利或低效的话,不需要多长时间,下一个“华南虎”就是豹,紧接着就是雪豹、云豹、金猫、猞猁……为了防止其他猫科动物重步老虎的后尘,此时此刻正是国内研究保护政策、调整未来方向的时候。

正如卡普兰博士所表示,“中国幅员广阔,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也拥有众多热衷于自然保护的社会公益力量——中国要做全球野生动物的保护中心。通过大型猫科动物保护等公益行动,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增强中国项目对全球的吸引力。比如,在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中,自然保护完全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支撑部分。同时,自然保护也是通往幸福的一个路径,可让你和家人、朋友感到更幸福。”

国际公益学院院长、GPL领袖导师王振耀先生曾经总结:“卡普兰博士自小喜欢自然和历史,对投资没有多大兴趣。但在自然和历史中学到的知识,帮助他在投资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而拉比诺维茨博士从不知道牛长什么样子、对猫科动物过敏,到成为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他们的经历给到我们的启示就是——中国的慈善家要想打造自身的公益影响力,发挥自身的全球公益领导力,就要树立起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并以热爱和奉献为纽带,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慈善事业。”

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善财领袖计划”(GPL)以及其所孵化的“全球善财领袖俱乐部”将与“全球联盟”展开野生动物保护的联合行动。同时,国际公益学院与牛津大学WildCRU共同培养野生动物保护人才的计划也已提上讨论日程。期待更多的中国企业家、慈善家加入国际公益学院、加入G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