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城中村

2017年的一个炎热夏日,我第一次来到位于福田区的岗厦村。这里位于深圳的CBD,向西北一公里就是市民中心,与其他数百个同类比起来算是规模较小的一个,但它具有所有城中村的特点:数百栋五到十层高的私建小楼,彼此的距离近到在楼上打开窗就能与对面的邻居握手。楼下村里能找到各地的特色小食以及各种商品与服务。但是,这里几乎没有一棵树和任何绿地。小小的地块已经被建筑占满了。

深圳福田岗厦村俯瞰 摄影:©李振兴
马克(真名彭立都)带我小心翼翼地穿过人车混行的街道,走进客家牛肉粉和潮汕轩之间的暗巷。我看到了这栋外表旧得有点“阴森”的小楼。“就是这里了”,他微笑着用指纹解锁,推开那扇黑黝黝的大门。冈厦一九八〇,我注意到这名字的第一个字,与这个地区的官方名“岗厦”有点区别。

 

冈厦1980在这里 摄影:©李振兴
  冈厦1980公寓大门 摄影:©李振兴

马克与另外一位同样在城村长大的伙伴谢克非联合创立了本地智慧,专注于将城中村的物业,改造为青年公寓对外长租。在工作时间进入楼中,比预想的安静许多,我有些好奇地想象着这里的生活状态:在日式风格的厨房里与邻居一起煮饭,端着热腾腾的食物头肩并用地撞开一道布帘,进入饭厅和另几个邻居围桌坐下,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东拉西扯。这楼外拥挤嘈杂的环境,似乎是一个特别的力场,促使你更关注眼前的生活。

冈厦1980青年公寓内的节日聚会 摄影:©徐阳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

在城中村里建一个海绵城市的屋顶花园项目,如何完成合法的审批手续呢?在项目启动之前,可以说没有人有准确的答案。

我们首先在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引下向区环水局(即环境保护和水务局)与城管局的官员和专家请教了关于屋顶花园的工程实施方法,其中关键的两个环节是:

1.   通过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建筑结构检测,以此确定建筑的承载(屋顶承重能力)安全达标;

2.   由注册的结构工程师进行项目设计的结构耐久性计算,以此验证花园上人部分的可承受安全范围;

在顺利完成了以上检测计算后,我们开始按设计进行施工。然而,不久后社区执法队成员来到了在屋顶工地现场,我们发现自己疏忽了和街道社区管理者以及周围居民的及时沟通。

建筑体检测、结构计算,然后一切从图纸开始 
 摄影:©徐阳

无论海绵城市或是屋顶绿化,都是归属于社区与城市的福祉项目,在城中村的环境里这样的项目显得稀缺、有需求,但这不代表它的执行可以忽视与当地管理现状的联系。我们的屋顶花园有立体结构但不算是建筑,同时由于城中村建筑的特殊性(房屋产权普遍没有被正式认定),没有类似工程的审批可

以借鉴。另一方面,以城管局为代表的相关管理部门大力支持屋顶绿化,但我们的跨层结构设计超越了一般的屋顶花园外观,很可能是邻居看见认为在违章加建而进行了举报。

我和马克在福田街道办公室 摄影:©徐阳TNC

我与马克带着市海绵办与区环境水务局出具的说明,一起去了项目所在的福田街道办公室,展示了工程计划、设计图纸以及安全鉴测报告。政府部门对海绵城市的改造给予了快捷的支持,负责工程管理的片区队长当天下午就打来电话,表示只要没有扩建房间、没有雨棚就予以同意支持。不久后,我们又再次拜访项目所在的社区中心办公室,并邀请街道办与执法队的同事来现场进行察看,交流顺利,至此,项目终于获得了所有行政系统的认可,得以继续施工。

这个过程的经历对于城中村的改造示范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性,虽然没有现成的批文流程,但与街道社区这一级管理者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是必要且有效的。此外,我们总结认为如果有较大钢架结构的设计,一定要预先向周围邻居公开地告知和交流,用真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海绵屋顶”诞生了

如今迈上一九八〇的楼梯,目光很快会被二楼天台上一小片天地吸引。这里被四周高高的建筑压迫式接近,日照时间很短,配上植物设计师选用的蕨萝类植物,显出一种不一样的静谧氛围。

 

 

我们喜欢带大家走过左边一面摄影师住户用自己作品装饰的墙体,指着狭小的角落里300升容量的雨水收集桶,介绍这座小楼在绿色屋顶改造后,通过屋顶的种植与蓄水设备可以实现65%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即对降雨的吸纳回收能力),达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对福田河片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岗厦1980海绵屋顶正式亮相 摄影:©徐阳
项目启动日,大伙来种植 图片来源:©本地智慧

上面这些技术性术语和数字的魅力远不如站在屋顶花园上的直接感受。基础施工结束之后,来自深圳大学、深国交MOPO环保社团、本地智慧和一九八〇的住户志愿者们,在这水泥森林中的屋顶,帮助完成了楼面400多个箱体的植物种植工作。由此,这一座屋顶绿山旁的名牌上,冈厦变成了岗厦。

 

 
学生、住户和物业管理方的志愿者们完成了所有的种植 
摄影:©徐阳

2018年春分那一天,我们把大伙邀请到这个小小的屋顶花园,设计师萧稳航和谢克非介绍了项目的前生今世;植物设计师刘婷在现场带来一堂屋顶花园的植物科普课;海绵城市专家任心欣和市海绵办、市城管局、区环水局、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与立体绿化行业协会的官员和专家们,共同商讨了未来在深圳如何进一步推广屋顶绿化。

 
发布会上的嘉宾合影 摄影:©徐阳

再次回想整个项目的诞生过程,与各级管理者的沟通,那看似难以无解的操作手序,是我们最无经验又恰恰是最接地气的工作环节。很快我们将把这些经验提炼改进,为日后社区参与海绵城市改造工作提供一份实用的操作指引。

属于社区的海绵城市

岗厦1980屋顶花园越发显得绿意盎然 摄影:©曾小燕

春分之后的一天,我们在岗厦之山上看着周围近在咫尺的邻居——他们如今时常面带微笑和我们打招呼,有时还主动问询一下窗前的这些花花草草,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念头——大家离得这么近,能不能把1980变成了一个社区的小舞台,邀请邻居坐在家中欣赏一场Live音乐会呢?这个想法得到了百仕达教育培训中心武小迪老师的呼应,他们中心愿意前来献艺,并负责现场的专业音响支持。于是有了这仲夏夜里近乎魔幻的一幕,4-11岁身着演出服的小小演奏家们站坐在这座城中村的屋顶花园里,认真地完成了一场户外古典音乐会。

夜色降临,岗厦1980变成了一座社区的公共舞台 
图片来源:©本地智慧
来自百仕达培训中心的小小演奏家 摄影:©郭兆凡
在窗前静静聆听的社区邻居 摄影:©TNC(虞鑫)

这里是深圳,我们去尝试一些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未来,期待着你与我们一起去探索更多美好城市的可能性。

原文转自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文章作者: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深圳项目总监 虞鑫
网站编辑: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