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非常需要创新的社会领域

文 | 陈行甲

作者简介:陈行甲,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国际公益学院研究员,曾任湖北省巴东县委书记,曾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厚亮创建了一个新媒体“社会创新家”,邀请我就社会创新写点东西。我想到了教育,这似乎是一个很需要创新的社会领域。

一次到北京出差,好朋友一诺(编注:李一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微信公众号“奴隶社会”创办者,一土学校创始人)邀请我到她家做客,我六点钟到了,一诺的先生华章还没下班,一诺忙着张罗晚饭,她的三个娃一个七岁,一个五岁,一个三岁,“哆来咪”似的在客厅玩着,于是一诺安排她刚上一年级的老大陪客。孩子一点不怵地充当起了主人的角色,看得出来他在找话题陪我,一会儿向我展示他的玩具,一会儿向我展示他在学校的美术作品。

这让我极其感慨,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跟随妈妈在山区农村度过,从懵懂记事的四五岁起,每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妈妈忙着做饭,大我一岁半的姐姐给妈妈打下手在灶膛检火,我就充当陪客人的角色。三四十年过去了,一诺家的老大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和我一样担当这个角色的孩子。一诺办了一个一土学校,她说一土的教育非常重视孩子的这种社会沟通能力。

我小学是在一个村办小学读的,一二年级是复式班,条件不好,老师多数是民办老师,母亲只读过两年书,也不可能辅导我的功课,但是我小学毕业的时候统考的成绩是全乡第一名,这在我老家那个乡里是空前绝后的。在我所有的求学经历中,这个成绩是比我后来考到省城念大学、考到清华读硕士、考到美国留学都更让我自豪的成绩。前几年回农村老家,我的一个已经苍老的启蒙老师跟我讲,他说他教学生涯中我这种特别的学生他只遇见过一个,他至今还记得有一次四年级期末全县统考,全班数学只有我一个人及格,而我考了94分。

回想起来,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并没有感觉到特别苦累,但是一直学习得不错。现在回想起来,童年被当做主人的陪客经历于我是极其宝贵的。母亲后来讲起在灶屋里听见我和客人聊天时,学着她的样子问客人家里有几口人、喂了几头猪之类的问题,总是会忍不住笑。这种经历歪打正着地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这其实是比会答题会考试更基础、更重要的能力。打个比方吧,如果说考试答题的技巧是武功中拳术剑法的话,那么感受环境、观察事物、与人沟通、体恤他人的能力就是内力了。真正决定一个人的武功水平的,应该是内力。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不太重视这种内力的培养和锻炼。前些时北京的一个朋友说,他给孩子报某大型培训机构的课外辅导班,就是那种专门培训孩子刷题能力的班,火爆到难以置信的程度,家长争先恐后地拿着动辄一个假期上万元的培训费,唯恐排不上号手里的钱交不出去。前几天人代会报告上总理居然讲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可见这个问题之普遍之严重了。可是,我们的教育的成功标志是什么呢?是考试的高分吗?是考上的那个大学的排名吗?还是孩子认识和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以及在漫长的人生中发展的潜力?

现在的问题是,好的分数、好的大学,这些用考试来衡量的成绩,是家长可以短期看得见的目标,而孩子的观察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这些短期看不见的目标被很多人忽视了。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我们的公益病房学校。我们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是儿童的疾病救助和教育关怀,重点关注的是儿童癌症。中国每年新发病儿童癌症患者约4万人。过去人们视癌症为绝症,随着医学的进步,现在儿童癌症的综合治愈率已达70%左右。然而,儿童肿瘤的一般治疗年限为 2-3年。因为治疗期间需要服用大量化疗药物,使得这部分患儿免疫力低下需要被隔离治疗,无法到学校接受与同龄人一样的教育,这是我们国家儿童权益保障的一块空白——长期住院儿童的教育缺失和发展性服务缺失。为了服务这些特殊的孩子,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创新地设立了病房学校项目。截止目前,我们已在全国13个省市建立教室25间,累计服务患儿超过九万人次。

去年一年,我跑了不少病房学校,听了不少课,也亲自讲过课。那些可爱的剃着光头带着口罩的孩子,在课堂上的笑容简直像花儿一样开放。由于这些孩子和家长都没有传统学校的功利目标,不看重考试成绩,这种教育反而回归到了教育的初心,那就是快乐和成长。同时,我们的课堂也增强了孩子们认识疾病,医疗适应,以及直面人生挫折的能力。很多家长对这个意外的收获向我们表示了特别的感激。

走过人生的半场,见过很多的人和事。我有一个很深的感悟,人生说短也短,说长也长,真正让一个人决胜千里的,其实是一些考试不考的能力。

去年当我们人类的天才柯洁认输阿尔法狗的时候,曾有很多人讨论教育应该培养的通往未来的能力是什么?大家的结论是:凡是机器或者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的能力,就是不值得花太多时间去训练的能力;凡是不能迁移到其他领域的能力,也是不重要的能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我相信阿尔法狗们更新迭代的速度,将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覆盖这个社会的简单劳动。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培养孩子面对未来的能力?

我的判断是,未来将属于两种孩子:一种是有趣的孩子,一种是可以吃任何苦的孩子。有趣就是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欣赏能力,这些是无论多么牛的阿尔法狗都望洋兴叹的能力。可以吃任何苦则是面对快速发展的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压力,我们的孩子最好要具备的能力。

这几年曾看到过不少“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哀叹。如果我们把这两种能力重视起来,会发现寒门其实并不落下风。在人生的长跑中,寒门子弟可能起步偏慢、偏后,但是我们在低处感受到的冷暖疾苦,培养出的共情能力,磨练出的吃苦耐劳,以及想去那个最远的地方的决心,这些内力完全有可能会让我们在后面的路程中完成追赶和超越。所以,作为贫困落后地区的老师,孩子们的这些内力值得不计一切代价去发掘和培养。

整理 | 朱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