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不再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星巴克不再使用塑料吸管,这些「绿色消费」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真的那么大吗?

最近酒店连锁品牌万豪宣布,在 2020 年全面使用更大的带泵盖的瓶子,取代客房淋浴间里的一次性小瓶洗发水、护发素和沐浴露。

万豪表示,这将从源头上减少约 5 亿个小塑料瓶进入垃圾填埋场。这相当于170万斤的塑料(万豪酒店每年减少30%的塑料),对环境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不提供一次性的日用品,已经成为酒店行业的趋势。除了万豪,洲际、希尔顿等连锁酒店都相继作出了类似的决定,今年上海和广州也开始要求酒店不主动向顾客提供「六小件」一次性用品。

如果大部分酒店都落实这一措施,每年能减少大量的塑料垃圾。

但问题是,这些举措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大吗?一些环保主义者提出了质疑。

1、对环境保护是杯水车薪

地球上所有海洋中,已经有超过5000亿块塑料垃圾碎片,并且还在以每年115万-231万吨的速度增加。

减少的5亿个小塑料瓶还不足每年垃圾增长量的0.3%。

虽然酒店不提供一次性小瓶,但用于替代的大瓶是否可回收,在制造、运输、安装和维护等方面对环境的影响,却没有多少人关注。

地球上漂浮的塑料碎片 | theoceancleanup.com

在餐饮行业禁用塑料吸管对于保护环境也是杯水车薪。根据《太阳报》获取的一份麦当劳内部备忘录显示,麦当劳用于取代塑料吸管的纸吸管仍不可回收,目前只能被当作一般垃圾处理。

曾有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测算,即便将地球海岸线上83亿根塑料吸管全部倒入海里,也只占到 800 万吨海洋塑料垃圾的0.03%,如果放到全球每年 3.35亿吨的塑料制品中更是九牛一毛。

正如荷兰哥白尼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教授 Ernst Worrell所说,如果推出之前不充分考虑替代品的回收和处理问题,反而可能给公共垃圾管理系统带来潜在的问题,从而导致更高的处理成本。

在菲律宾,海洋垃圾随着洋流和海风从一个城镇飘到另一城镇

2、塑料,越小越危险

塑料要超过100年才能降解,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海洋垃圾中的塑料不断累积。

在过去的10-15年里,几乎每一只海龟都吃过塑料。

更可怕的是,这些塑料垃圾还有一部分变成塑料碎片,可能就隐藏在你每天吃的海鲜和海盐中。

海洋垃圾随着洋流漂浮,缓慢释放出多氯联苯属于致癌物质,时时刻刻围在鱼类身边,伺机进入它们体内,找到脂肪隐藏起来。

这样一来,一部分多氯联苯,有机会进入人们食用的各种海产品,即使这些鱼来自看似干净的深海。

哪怕你并不居住在海边,也逃不过塑料垃圾的污染。《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塑料微粒已经污染了中国市场的海盐,每包海盐检出了1200多颗塑料微粒。有“毒”的海盐都流向了中国人的餐桌。

3、被埋三年还能用的可降解塑料袋

更像是一场误导消费者的营销

还有一些号称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袋,埋在地下三年后,不仅没有降解,还能继续使用,除了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的消费行能减少污染外,对环境保护没多少实际意义。

普利茅斯大学国际海洋垃圾研究小组针对塑料袋降解的一项研究表明,他们早前挖出了一批三年前埋在地下进行处理的可生物降解塑料袋,发现这些塑料袋都没有被完全分解,有一些甚至还坚韧得很,可以继续装1斤苹果2斤香蕉。

显然,「可生物降解」、「可堆肥」的袋子在加速分解、减少环境污染上,并没有比传统塑料袋有明显的优势。

事实证明,一个耐用并且可以重复使用的塑料袋,可能比一次性、号称可快速降解的塑料袋更有意义。

4、绿色消费是消费主义的一个谎言

2018 年发布的《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显示,超过70%的中国消费者已经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消费意识,超过一半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加价支付10%。

也就是说,消费者所具备的环保意识,正在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

当环保意识遇上消费主义,就产生了一项名为「绿色消费」的新式消费主义。

商品除了在制造生产的过程中遵循环保相关标准,在消费终端也会尽力向人们展示出自己「绿色、环保、爱地球」的形象和理念。

比如阿迪达斯曾一年卖出 100 多万双由海洋塑料垃圾的运动鞋,耐克、彪马和锐步也推了由可回收材料制成的球鞋产品。H&M也推出过用海洋垃圾、塑料瓶造成的衣服。

阿迪达斯利用海洋垃圾制造的鞋子|forbes.com

然而问题来了。

塑料制成的鞋子、衣服并没有让人们减少购买和使用塑料产品,或者让人们学会控制购买欲、消费欲,最终目的依然是鼓励大家:买买买!

酒店虽然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收银吧台旁边的自动售货机却在贩卖。

当年的限塑令到现在唯一的作用更像是超市原本免费的塑料袋光明正大收费了,但是塑料袋的用量完全不比之前少。

麦当劳星巴克抛弃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只占全球每年3.35亿吨塑料制品的0.001%,换成的纸质吸管也难以降解。

我们确实无法彻底舍弃塑料、纸张等工业制品和生活用品,要想尽可能降低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其关键在于: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合理回收,以及发展替代材料。但这往往与商业规律中降低成本、促进消费的逻辑相违背。

就目前而言,很多所谓的「绿色消费」,并没有让人们思考自己消费行为对环境所真正造成的影响。


文章来源|3ESPACE

图片来源|3ESPACE

网站编辑|瞿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