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7日,国际公益学院全球善财领袖计划GPL优秀学员代表董方军先生应邀参加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出席此次论坛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先生,法国前总理、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拉法兰先生,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先生、学院发起人之一牛根生先生、院长王振耀先生等500余名中法各界人士。

法国时间26日上午,GPL优秀学员代表董方军先生出席了在里昂新中法大学举办的艺术家李昕艺术展览开幕式,并在会后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就推动中法文化交流的项目落地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法论坛 :共享创造力    

在《中法:共享创造力》对话环节,董方军先生分享了他的经验。从“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出发,他提出:“在考察了世界其他国家之后,发现巴西矿石开采后运输到中国,加工处理后再输出世界,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于是我们将中国的过剩产业变成优势产业,与巴西政府签订合约,致力于将中国的富余产业、优势产业引向巴西,引向南美,开辟一条经济与生态结合的新路径。这种创新是国家战略与企业创新的具体举措,也期望与法国能有更大的合作。”他还表示,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并逐步走向世界前端:“法国的文化艺术底蕴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我们已经意识到,文艺复兴带动了法国的工业革命,所以我们推动‘艺术活化乡村’就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伟大事业。中国很多农村出现‘空心村’现象,希望通过艺术的手法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在中法友好使者佳玥女士、国际公益学院王振耀院长的引荐下,我们有幸认识了国际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先生,未来我们将与安德鲁先生共同复兴乡村,为实现中国梦和法国的更加繁荣携手并进。”

今年,董方军先生通过国际公益学院的平台,与日本慈善家福武总一郎合作,在中国山东沂源桃花岛发起了“艺术活化乡村”项目。他表示:“通过我们的公益项目,中国人认识了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先生。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严重,很多乡村变成了空巢,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了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天下,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中国政府一直期望能在沉寂的乡村重新注入激情。我们的项目正是如此,保罗·安德鲁先生也曾表示要走向乡村,免费为中国的乡村、中国的农民传播艺术文化。”

中法论坛:博物馆资助    

董方军先生在《博物馆的管理:文化项目的运作及资助》主题对话中,与国际公益学院发起人之一牛根生先生,院长王振耀教授、罗丹艺术馆馆长、里昂美术馆馆长等法国知名博物馆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现场交流。他说:“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富裕起来了,中国的企业家有强烈的建设博物馆的愿望,再加上政府大力支持,民间兴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法国拥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我们能够进一步加深了解,未来可以利用商业的手法,公益的心态推动博物馆的发展,也盼望着和法国的艺术家、有识之士共同推进这一伟大事业。”

中法文化论坛上,董方军先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汇报山东桃花岛艺术活化乡村项目

中法文化论坛上,董方军先生与法国前总理、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拉法兰交流

董方军先生向里昂市市长科佩内齐安赠送中国书画作品

中法文化论坛上,董方军与法国内政部长热拉尔·科隆交流

中法文化论坛上,董方军与国际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合影

国际公益学院给予了董方军先生一个国际化的平台,GPL项目提升了其“慈善公益与艺术人文”的理念与认知,而他又将所学所想与实际社会问题融会贯通,创设了“艺术活化乡村”项目并将其推向了国际舞台。期待中国的桃花岛能成为下一个越后妻有,也期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家投身公益事业,加入国际公益学院,加入G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