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国际慈善管理EMP2014年秋季班、2017年度首届哈佛达理欧奖学金慈善管理高级领导人项目ELP校友。

“现在也一样,还是有人骂我。我到‘智协’任职,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李俊峰一脸平静地说。此前,他建议有支付能力的心智障碍者家庭花钱购买服务,被家长骂;在公益界提“竞争”,被同行骂。李俊峰是北京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下称“智协”)主席、心智障碍者支持机构融爱融乐理事长、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一名心智障碍青年的父亲。商业、公益、官方协会,李俊峰游弋其间。他作为联合创始人的科技公司曾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被阿里巴巴收购;他推动融爱融乐由公司注册转向民非注册,成为全国标杆型家长倡导组织;他试图撬动政府资源,推动建立心智障碍者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商业和公益三者都要动起来,才能规模化、系统性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李俊峰说。

政府逻辑

今年年初,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召集一批残联系统人士座谈,听大家谈“十九大”感想。李俊峰也受邀出席,他的发言仅几十个字,旨在“用科技手段解放心智障碍家长”。张海迪听完后说:“高手在民间,你这几句话从政策和方向上都给我们很多启发。”在这场持续5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张海迪让每个与会人员充分发言,且逐一点评,中途不休息,洗手间都没去一趟。李俊峰感慨:“这事不大,但改变了我对政府部门的认知。越是政府高层,越是真心想做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学毕业后,李俊峰做了五年公务员,然后下海经商,最近五年边做商业边做公益。2017年4月,李俊峰出任北京智协副主席。一年后,他摸清了官方解决社会问题的门道:政府部门一般采用“广覆盖”策略,发挥“兜底”职能,实现“民生保障”。

李俊峰了解到,过去五年,北京残联每年投入约30亿元服务残障人士。他算了一笔账,按照五大残障类别划分,全国范围内,政府每年在心智障碍领域投入资金约300亿元,平均到1500万心智障碍者身上,每人仅200元。李俊峰了解政府的“心态”。他认为,不能一下子把“盖子”都揭开,需要“策略性地推”。“你如果不了解政府出台政策的思维方式,天天喊也落不了地。”李俊峰说。“以前,我们对政策和背后的逻辑了解得不够深,看到问题反应会很激烈。一旦深入了解,才发现政府部门几十年的助残工作经验并非一句空话。他们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李俊峰认为。

对于李俊峰的这种“理解”,有心智障碍者家长批评他“立场不够坚定”。对此,李俊峰的回应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理解政府的政策逻辑,才能达成共识,才能给政府提建设性意见。”进了残联系统,李俊峰发现官方机构“摊子很大”,需要“一点一点掘进”。他有压力,更有欣喜:“以前每次去给别人讲,发出的声音相当于‘森林里掉了一根树枝’。现在是‘拿着喇叭在广场上喊’,有可能影响相关部门的决策。”

“一点一点撬动政府资源,先推动智协平台,再去撬动中残联,然后是财政部门。”李俊峰希望心智障碍者社会组织“把政策用足”、“把钱用在对的地方”。“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也需要推动政府完善心智障碍者保障体系,以便为我的孩子做更好的安排。这事没那么高尚,也不需要那么高尚。”李俊峰坦言。

商业思维

李俊峰参与创办过多家互联网公司,相信商业的力量,一直希望推动心智障碍服务的产业化。“光靠志愿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假如有个企业窜出来,研发了一套服务体系,能够让心智障碍孩子在里面上学、得到陪伴,家长买不买单?”李俊峰在想。电影《药神》启发了李俊峰:要动员更多有支付能力的心智障碍者家长拿出钱来购买服务,支持相关企业持续研发产品和服务,牺牲一定的个体利益来提高整个群体的保障能力。“对于没钱的心智障碍者家长,我去争取公益资金让他的孩子享受同样的服务。”他说。

因为类似上述的观点,李俊峰曾被骂。融爱融乐家长组织中,几个自闭症孩子家长曾提议凑钱开音乐班,用音乐陪伴孩子。这些家长中不乏开玛莎拉蒂者,李俊峰建议他们直接报商业音乐班。家长回应市场上400元一节的音乐陪伴课“太贵”,必须以公益的方式提供每节20元的课程。家长们把李俊峰堵在墙角骂,李俊峰回击:“真为孩子好还是假为孩子好,真为孩子好的话这400元应该出”。结果,支付能力强的家长被李俊峰“骂到后面”了,支付能力弱的家长“站到前面”继续骂李俊峰。“公益人一般不计算成本,讲求平等,很多时候对开宝马的人和乞丐一视同仁。这是不对的。”李俊峰坚持他的观点。

李俊峰做过测算,全国1500万心智障碍者的服务需求,可以支撑起一个规模过万亿的产业。“商业机构在里面可以通过投资、提供服务赚钱,也可以不赚钱。服务能力会远超草根公益机构。”李俊峰认为,未来,政府应该做心智障碍服务资源的整合者,将不同的资源整合成“新物种”。他举了个例子,在无障碍领域整合信息、电商、家装等资源,“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一座金字塔”,这是李俊峰对设想中的心智障碍产业体系的比喻。他认为,残联智协、相关企业、公益组织三方需要联合构建这座“金字塔”:公益组织尽量往塔尖去做,提供“奢侈品一样的服务”;企业在中间打造产业;政府在“金字塔”塔基兜底。最终,李俊峰希望推动建立“一套能够将各领域有机整合起来的机制”。“建立机制,才能释放组织、行业的能量。”他说。

“这么慢这么柔”

在心智障碍产业体系构想尚未产生时,李俊峰已经在融爱融乐探索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机制。“机制建立好了,这件事情的‘轮子’就推动了,它自然会往前‘滚’。” 李俊峰说。“建机制”是李俊峰“企业家思维”的惯性使然。过去五年,这种思维习惯对他做公益助力颇多,但它也多次失灵。

 2013年底,受融爱融乐创始人王晓更邀请,李俊峰加入融爱融乐担任理事。做了一段时间,李俊峰发现机构的执行环节最为薄弱,于是毛遂自荐担任机构总干事。“我们在那儿‘发号施令’,没人干活,机构还是‘一张白纸’。”他想。接下来一年,李俊峰为融爱融合构建管理机制、搭建职业化团队,邀请有热情的家长担任机构理事。这一过程“得罪了不少人”。“建立专职团队前,八个工作人员中七个是家长,谁当秘书长都得‘气死’。”李俊峰说。

融爱融乐的管理架构搭完后,李俊峰动了“全身而退”的念头,于是开始寻觅合适的秘书长,用了整整一年,“请”到了机构现任总干事李红。刚加入公益组织时,李俊峰非常不适应,“恨不得所有的事都自己干”。“一谈‘效率’就崩盘,一说‘竞争’就挨骂。”李俊峰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公益人从来不谈项目何时结束,他们喜欢谈开始,对花钱没概念,没有项目目标和效果评估意识。”李俊峰喜欢“在有限时间里用有限的资源最高效地完成一件事”。在一派和气的公益圈,李俊峰认为助残类公益组织需要有“抢资源”意识,和环保、教育等“大户”竞争公益捐赠。有同行认为“公益界不应该提倡竞争,一竞争就黑了心。”李俊峰因此又多次挨骂。

李俊峰试图推动全国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做大”,进而推动心智障碍产业形成,融爱融乐参与发起了这个联盟,李俊峰是联盟副理事长。目前,融爱融乐连接了约200个心智障碍家长组织。“全国联盟实际上是在准备市场,现在市场太小、太不规范,所以商业进不来。联盟里的家长组织数量明年将突破500家,影响50万个家庭。做到影响100万个家庭,就足以撬动精明的商业力量进来。”李俊峰颇为兴奋。李俊峰擅长逻辑思维,并笑称这是公益界的“稀缺资源”。他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太理性了,甚至有点冷酷”。有人建议他:不要亲自去接触一线服务对象,要让性格更柔和的团队成员去接触。

李俊峰算是幸运的,因为在公益行业扎得很深,他深谙“这么慢这么柔”的公益行事之道。很多进入公益的企业家,要么很快铩羽而归,要么“武功”尽废。他想过背后的原因:被服务对象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太多,你在对社会理解不到位的时候贸然行动,一定会触及某一方利益,引起巨大阻力。

“历史使命”

投身公益后,李俊峰做了很多妥协。做生意时,他绝不会为一件没有结果的事和对方聊两个小时。“做公益时,可能不花两个小时真的搞不清这个社会问题。而且,你必须表达这种关注。”李俊峰认为。按照2015年初的规划,李俊峰会在2016年卸任融爱融乐总干事,2017年从公益界撤出。然而2015年春天,王晓更查出癌症,李俊峰不忍王晓更“鞠躬尽瘁”,答应继续为融爱融乐服务,并于2016年1月出任理事长。彼时,李俊峰在上海创办的新公司正处于发力阶段。2017年的9月12日,王晓更去世。

2016年12月,融爱融乐第二届理事会换届,李俊峰给自己投了一票。“接替了晓更老师的工作后,团队尚不稳定,觉得必须坚持,做更深入的行业探索。越到后面越发现,你是有历史使命的。除了做好融爱融乐,对整个行业、整个心智障碍群体的发展,都有历史使命。”李俊峰表示。心智障碍领域也激发了李俊峰的探索欲。“你都还没把‘大象’全貌摸清楚,就把棒子交出去,太可惜了!一定要摸清楚这个行业,然后做点事。”他说。刚做公益时,李俊峰觉得自己的工作时间分配应该是:商业80%,公益20%,实际上,这个比例一直是:公益70%,商业30%。现在,年届50的李俊峰对公益有了新认识——这是一件可以“从50岁干到65岁的事”。

李俊峰正在积极地为自己接下来15年的公益生涯做准备,他希望“在不同地域设置支持心智障碍者发展的中小规模资助型基金会,为未来推动行业在全国的发展提供长期支撑”。他在北京推动成立以王晓更命名的“晓更基金会”,在上海推动成立“融乐基金会”,在深圳与几个朋友推动成立一家基金会,还帮助国际公益学院在华东落地项目。李俊峰多地布局基金会、试图跨界融合、推动产业发展背后,或许是想为心智障碍者提供普惠服务。“那些有钱的往往社会活动能力很强,政府的很多资源落到他们那去了,这些人不出钱的话,贫困心智障碍者家庭什么也得不到。”李俊峰颇为无奈。

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李俊峰也在“布局”。2014年底,李俊峰去国际公益学院读书,发现“很有价值”,于是在国际公益学院设立奖学金计划——五年培养三十名领袖型心智障碍者家长。“我一个人读了也没用。整个行业需要发展,没有人才,没用。”李俊峰说。公益也给了李俊峰很多“回报”。过去五年,李俊峰深入思考了很多心智障碍教育理念,这让他得以用更科学地方式引导儿子小铮成长。目前,小铮在链家旗下一家公司工作,基本能自给自足;16岁之前都不能双脚同时起跳的少年已成为一名马拉松爱好者,并参加了戈壁挑战赛;爱好广泛,喜欢电影、戏剧,有超过1500个微信好友。小铮也在“帮助”李俊峰。“他是一面‘镜子’,你没法对他撒谎。他的真诚也教会我们怎么做事——以诚待人。”李俊峰说。

在李俊峰的规划中,他要争取未来三、五年让机构和行业都有一个变化。“每一届都要好好做,将自己的历史使命尽到。当我因为自己的局限成为别人的障碍时,我就要让路,为年轻人铺路。”李俊峰表示。

原文转自丨社会创新家
图片来自丨社会创新家
网站编辑丨李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