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来参加《中国基金会法律风险报告》的发布会,这段时间自己,一直非常的惶恐,同时也非常激动,虽然这些年我已经做过将近百场的分享,也算是有些公众发言的经验了,但是今天还是既紧张又激动。紧张,是因为大家对我们期待很高,我怕辜负了大家的期待;激动是因为这些年来的工作,终于可以整体的向大家呈现。
填坑力,今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有人说填坑力,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是月薪五千和五万的区别。我觉得无论是人生,还是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填不上了,可能就过不去。所以我认为填坑力,用来解释我们今天发布会再合适不过了。
我给大家看一幅图,我们的基金会就像左边这个小人一样。每一个基金会都有的愿景、有年度计划、有项目计划。我们的计划是,未来的目标是清晰可见的,中间一片坦途,只需要稍微用点力,就可以顺利达成,这个是我们的想象的样子。
实际上,我们的路其实是下面这个图的样子,风雨,陡壁,深渊……一路艰难险阻,到处都是坑,最关键是,目之所及全是困难,连目标的影子都看不见!
所以下面这个图更符合我们基金会的实际,我们在从事公益慈善的路上,总是充满各种的坑,有些是捐赠人挖的,有些是资助对象挖的,有些是我们员工自己挖的,有些是合作对象挖的。而基金会能走多远,取决于填坑能力有多强。那么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基金会做任何事情,一帆风顺是不正常的,“人在家中坐,坑从天上来”是正常的。所以基金会遇到坑是必然的,只不过有些坑大,有些坑小而已,但是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填坑,使人进步。
那么基金会防坑有几步?我认为有两步,第一步是识坑,第二步是填坑。首先你要看到哪里有坑?哪些是坑?识坑之后,你才知道如何绕坑或者到底是要用沙子填还是用石头填。所以我认为,《中国基金会法律风险报告》翻译过来就是《中国基金会识坑填坑指南》。
我从2014年开始,全职从事社会组织的法律实务,一方面参与民政部门的立法政策,一方面是直接为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在做相关的普法工作。2017年下半年的时候,佟丽华主任希望我将社会组织的法律风险做一个总结,最后我们决定先从基金会开始。因此,这个报告从17年11月就开始着手立项,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今天终于面世和大家见面了,可以说这个报告是我们四年以来的一个总结吧。
这个报告的数据来源有三个:
第一,2007-2017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涉及基金会的判决书,共计214份;
第二,2008年-2018年民政部门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共计52件;
第三,北京致诚社会组织矛盾调处与研究中心在2016-2017年接受的基金会的法律咨询,共计434件。
我们上述的700个案例当中,总结、分析、梳理完成。报告从基金会的法律实务角度出发,总结基金会在内部治理、劳动人事、知识产权、专项基金、捐赠募捐、借贷担保、保值增值、志愿服务、财税行政、刑事犯罪等十个方面,五十个法律风险点。同时,我们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我们工作的实际也给出了十大的实务建议,四十五个小建议。
另外我还将十个法律建议总结了一个顺口溜:完善内部治理、依法接受捐赠、规范劳动人事、依法开展募捐、保护知识产权、做好危机公关、规范专项基金、依法保值增值、规范志愿服务、聘请专业团队。
总结一句话,十大风险,是告诉你如何识坑,十大建议就是告诉你如何填坑的。
上周,报告发布会宣传稿出来以后,有朋友给我留言说,基金会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有风险、在财务方面也有风险、信息公开也有风险,但是报告没有涉及到。我知道,目前这个报告并不能涵盖基金会所有的法律风险,我们的建议也不能解决所有的法律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目前阶段最常遇到的法律风险给大家点出来,这些可以给大家在工作中提供借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我也知道报告还有很多不尽完美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最后,感谢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的支持,感谢公益宝和基金会论坛的资助印刷发布,感谢六楼中心大力配合,感谢团队代莹莹、姚艳姣、王芳和很多实习生的协助、感谢佟丽华主任的细心指导,最后要感谢的是我们基金会的小伙伴们,一路以来,你们对我们的鼓励和信任,我们真诚的希望报告可以给我们基金会的健康运转提供支持,同时,我们也一如既往的给中国基金会行业,社会组织提供一线法律实务的支持。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 致诚社会组织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