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环境日。年初,联合国环境署公布2018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塑料污染已无处不在。我们使用完的塑料制品,如果不进行管控,随便丢弃,很容易变成难以处理的塑料垃圾。”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对记者说。
塑料垃圾,不可承受之重
塑料垃圾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民间环保行动“摆脱塑缚”发起人毛达表示,我国是陆地大国,在陆地上白色塑料污染非常严重。对于农业来说,塑料垃圾进入土壤,破坏养分,导致粮食减产;对于畜牧业来说,吞食塑料垃圾,会导致牛羊等家畜死亡。
据统计,世界各国每年生产约3亿吨塑料,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陆地垃圾相对比较容易管控,但塑料垃圾一旦进入海洋后,由于分散面积大,污染持久性强,很难收集处理。” 李道季说。
据英国《自然》旗下《科学报告》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研究,被人们称为“第八大陆”的太平洋垃圾带上,正漂浮着超过7.9万吨海洋塑料,这一数字比之前估计的高了近16倍。
李道季表示,由于塑料制品降解周期比较缓慢,如果它们进入海水中形成垃圾,会导致鱼类、鸟类的死亡以及景观的污染,将持续危及海洋生态。
拒绝污染,向塑料垃圾说不
近年来,人们对塑料污染的关注日益增加,对环境危害的认识逐渐加深,对塑料造成的污染给予了极大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塑料污染尤其是微塑料污染引发了代表委员高度关注。民盟中央、民进中央纷纷提案建议,微塑料污染危害影响迫在眉睫,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防范。
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虽然此项政策仅针对塑料购物袋一类问题产品,却显示出我国在塑料垃圾污染治理领域的前瞻性。
记者在北京某超市调查发现,大多数年轻的消费者购物后还是会选择购买塑料袋,但部分中老年消费者会选择自备购物布袋。一位老年顾客对记者说,以前超市买东西送塑料袋,现在收费了,只好自己带袋子。
毛达认为,我们应该改变消费方式,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等替代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指出,从源头上控制塑料制品的数量固然重要,但是因为塑料制品相对于纸制品以及其他代替品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所以短时间内很难被取代。最有效的破解之法还是对塑料垃圾进行分类,资源回收。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并在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同时对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都提出了具体规划。
“从什么地方来,回到什么地方去,这是现在我们做塑料回收再利用的最高追求。”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塑业深加工项目负责人牛远航表示,我国现有的塑料垃圾回收技术已经十分先进,通过人工回收、机器分类、静电分离技术等加工处理后,可以实现塑料垃圾80%以上的再生利用。就启迪桑德这一个塑料垃圾回收项目可以实现每年8万吨的垃圾处理量。
专家指出,有效控制塑料垃圾的产生,应该对垃圾的途径、来源、数量进行详细的统计,有效的进行管控和消减进行研究。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管控更具体,责任划分更明确;用经济手段来引导民众,对垃圾分类进行适当补贴;通过教育手段,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习惯。
保护环境,我们都是行动者
环境,抵制塑料垃圾污染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
李道季表示,尽可能的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尽量少买瓶装饮料或饮用水;不购买过度塑料包装(小包装)的商品;购买用生物粒子来代替塑料威珠的化妆品等。
今年3月1日,由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组织的“寻找不良洗护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粒”活动在广州举行。志愿者组成“侦查队”到广州多家商店寻找并收集含有塑料微粒的产品信息。这次活动共有21名志愿者参与,并一共去了16家商店进行调查,其中包括超市和品牌专卖店等,共发现了66款含有塑料成分的产品,其中有19款洁面沐浴产品中含有塑料微粒“聚乙烯”。
志愿者翁一杰表示,环保应该是我们的习惯,是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和保护,是我们对所有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除了生活的奔波忙碌,多关心一些环境,比如在化妆品前多看了一眼,拒绝塑料微粒产品,就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支持。
6月3日,由红树林基金会主办,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深港中心等联合发起的“2018三地同心护海洋——深圳湾联合净滩”活动在深圳湾海滨公园正式启动。
志愿者杨英对记者说,“以前我对于环保估计唯一做到的就是自己不丢垃圾,这次之所以积极参加也是在旅游过程中看到像香格里拉的雨崩,泸沽湖的山路十八弯、深圳东西冲等等,一些很美的地方被垃圾毁了觉得特别遗憾,以后会坚持并说服朋友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平时也会尽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当天气温在33度左右,海边特别晒,上午经过2个小时的活动,20多人的一个小组就收集了5大包塑料垃圾,有17公斤重。
活动主办方负责人、红树林基金会梁波说,我们希望能够把这类活动持续不断地做下去,也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社会组织、企业、公众来参与保护环境。
6月5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文章来源: 人民网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