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学习”放在问题分析、构建变革理论、监测、评估之后,并不代表它不重要,也不表示它是前四个环节完成之后的第五环节。如果一定要排个次序的话,学习可能应该被放在首位。正如《做公益的四大弊病和六大原则》中的第一条原则“项目即探索”,这意味着学习贯穿于公益项目的始终。

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内涵非常广泛,在这里我们只在探索社会问题解决方案这个聚焦的范围内进行讨论。

我们介绍了项目循环的四个环节,而且我们强调,应该尽量详尽地分析社会问题,然后再设计项目的变革理论;我们应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监测项目的过程以及近期成果,以便及时快速调整;我们应该在某些关键时刻,评估项目的中长期社会影响,以此来确认或调整项目的变革理论。这种节奏分明的步骤对我们有规律的展开公益项目是有利的。

但我们也同样明白,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环境也变幻不定。我们不可能将社会问题分析个底朝天再设计项目,也不可能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方案,后面就遵照执行。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加深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改进项目的策略和程序。

这就是学习!

根据这个定义,项目过程中的学习有三项基本任务:

  1. 不断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
  2. 根据社会问题以及外部环境,调整项目的策略和程序;
  3. 在上述过程中,持续提升团队分析社会问题以及探索解决方案的能力。

因此,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所介绍的监测评估,本质上也是学习的一种,它们也是为实现上述三项学习任务而服务的。

虽然很多公益组织不停地做项目,甚至项目每年也都有所调整,但整体说来,项目仍然无法持续深入,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解决方案。究其原因,是因为公益组织没能掌握一套有章可循的学习方法。本章后文希望可以帮助公益组织更好地开展学习的三项任务。

从提问开始

很多人一提到学习,就想到读书或搜集资料。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如果我们不知道书本和资料用来回答什么问题,那么它们只不过是一堆死的信息而已。

一切从问题出发,学习也同样如此。行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雷吉·瑞文斯认为,积极地提问是所有学习必须的要素。在收集资料之前,首先弄清楚我们希望回答什么问题,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这里有一个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公益组织梳理问题。在项目设计、策略调整或者监测评估阶段,可以请项目相关方回答这个问题:

为了让项目更有效,我最想弄明白的 5 个问题是什么?

然后,我们将这些问题归类和排序,就可以梳理出具体情境下项目各方最关心的项目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相信也一定能帮助项目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下面,让我们试举三种不同情境下的案例来略做说明。

1 | 项目设计时

  1. 哪些因素妨碍了合作社服务边缘农户的能力?这是乐施会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农业项目。项目在设计时采用了参与式的方式,当地政府、合作伙伴以及农户都被邀请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分析了项目所针对的问题,设定了项目的目标、成功指标以及衡量计划,而且还一起讨论了希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逐渐弄明白的问题。通过参与式的讨论,他们一共提出了 50个问题,而最终缩减到了 8 个。为了便于理解,我去除了一些背景信息,对 8 个问题进行了一般化加工,如下:
  2. 哪些因素妨碍了农户培训中心的创收能力?
  3. 职业技术学校在提升中小企业为边缘农户提供技术方面的能力如何?
  4. 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户采用新的农业和养殖技术?
  5. 项目合作伙伴使用监测评估,并以事实为基础来提升绩效的能力如何?
  6. 如何帮助农户提升与市场和信贷机构的连接?
  7. 哪些因素影响当地政府采纳并大规模推广本项目中所提出的工具、方法、经验与教训?
  8. 如何提升社区对项目的归属感,并最终由他们来推动项目进展?

在设计项目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们可能无法把社会问题分析得相当透彻,而我们知道有些问题对项目的策略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项目启动之后还需要去弄明白。这些问题都是对服务对象所面临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探索,也必将对项目变革理论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2 | 策略调整时

我们曾经和某个为 NGO 提供发展经费支持的项目合作。由于很多机构和个人捐赠者更乐意支持项目经费,而不愿意支持组织发展经费,结果导致公益组织项目做得越多,组织就越缺钱,越无法突破发展瓶颈。这个现象被形象地称为“盐水效应”。该项目为 NGO 提供可以灵活应用于行政办公、人员工资、机构学习与发展等非限定资金。该项目针对的问题比较清晰,其策略在公益界也颇受认可。但在具体项目过程之中,尤其是已经操作了三四年拥有了数十家 NGO 伙伴之后,项目组也产生了一些疑问。通过上述练习,他们梳理出了五个问题:

  1. 对于什么样的机构,支持行政经费是有效的?
  2. 我们最适合和什么发展阶段的组织开展合作?什么是划分发展阶段的好标准?
  3. 我们希望通过具体案例,了解行政经费支持对合作伙伴起到的作用。
  4. 除了资金支持外,合作伙伴还希望从我们这里获得什么?
  5. 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这个项目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提出,表明项目团队不再满足于“盐水效应”的理论,而对具体行动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来有可能深化“盐水效应”理论,也可能会推翻它,因此也必将给项目策略带来变化。

3 | 监测评估时

监测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项目决策提供事实性证据。但在搜集事实之前,也应该列出我们希望了解和解答的问题是什么。这样,监测评估才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也才可能真正改进决策。某基金会在中国西部开展小学生道路安全教育项目。该项目第一期已经在 18 所学校开展,主要面向一、三、六三个年级。在第一期项目结束后,该项目计划实施一次评估,并希望以评估为基础改进项目设计,帮助项目在该县进行大范围推广。在制定评估方案时,基金会列出了如下的问题:

  1. 项目在提升儿童交通安全知识方面的表现如何?
  2. 项目在提升儿童交通安全行为方面的表现如何?
  3. 项目在城市、城郊、农村三种不同地区的表现有何差别?
  4. 项目在一、三、六三个不同年级的表现有何差别?
  5. 社区参与项目的机遇和障碍有哪些?
  6. 家长参与项目的机遇和障碍有哪些?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大致能感受到,基金会认为安全知识的提升并不一定能带来安全行为改变,因此希望进行检验,他们也可能正在思考项目的重点人群应放在什么地区、什么年级,他们希望探索让社区和家长参与项目的可能性。

提出问题体现了项目组的反思。实际上,每一个项目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合作伙伴,对项目都会有某些疑问或困惑,都会有一些问题希望得到解答。但公益组织一般没有一个流程,让大家可以把这些问题正式表达出来,因此也就没法真正去面对和解答这些问题。然后,项目人员会被无数项目的细节淹没,慢慢地这些重要的问题不再受到重视,长时间无法得到解答,项目也就失去了改进和提升的机会。


文章来源 | 南都公益基金会

图片来源 | 千库网

网站编辑 | 卢玢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