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似乎是一种天经地义的事情。就在我们为离婚离开渣男而拍手叫好,工作中争取更多女性权益的当下,在地球上的另一边,女性不仅不能自由选择婚姻,结婚了也绝对不能离婚,如果她们这么做了,很可能会遭到“处决”,而凶手竟然是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兄弟,因为她们的行为给家族丢了脸。

这种惨绝人寰的行为叫——“名誉谋杀”。


前不久,拍摄了《黑镜》等社会议题的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在其官网宣布,他们即将制作一部真实题材剧《名誉》,这次将目光聚焦在了“名誉谋杀”这个中国观众也许并不太熟悉的话题上。

ITV的这部新剧讲述的是2006年在伦敦发生的一起真实的谋杀案件。被杀害的是一位20岁的伦敦女子巴娜兹·默哈莫德(Banaz Mahmod)。

巴娜兹是伊拉克裔英国人,1996年随库尔德父亲移民英国。当她17岁时,被迫接受家人的包办婚姻,嫁给了一个库尔德人。

由于常年遭受丈夫虐待,巴娜兹曾试图自杀,她后来逃离家庭,回到父亲家中。 

后来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巴娜兹遇到了伊朗裔男生马特·苏莱马尼。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了爱河。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段罗曼史的开始竟会酿成一起谋杀。

报警也逃不掉的悲剧

巴娜兹和马特的恋情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一次,两人在伦敦街头亲吻的照片被熟人偷拍下来传给了巴娜兹的父亲。

巴娜兹的父亲勃然大怒,她父亲和叔叔根据“家规”,判定巴娜兹已经给家庭带来了耻辱,于是决定买凶杀人。

巴娜兹在遇害前,就曾遭到父亲的暴力相向。在被父亲谋杀未遂后,她于医院里录下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现在都能在YouTube上看到),说出了威胁她生命安全的人的名字,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她的家人,其中带头的便是她爸爸和叔叔。

视频中,她对于暴力的惊恐,对于家庭的绝望,完完整整地被记录了下来。

巴娜兹生前至少报过4次警,但警察都不相信她的供述。

巴娜兹的报警记录视频

也是,光天化日下,谁会相信一个面目慈祥的父亲会杀死自己的女儿呢!

但这样血腥残忍的悲剧终究还是发生了。在消失了4个月后,巴娜兹的尸体最终被警方发现,她被锁在一个手提箱中,从伤痕判断,她是被勒死后弃尸的。

伦敦法庭最后判定这起名誉谋杀案的主犯巴娜兹的父亲和叔叔有罪。然而,当陪审团宣布判决后,他们脸上没有任何一丝悔意。

 巴娜兹的父亲被捕

案件被曝光后,英国广播公司(BBC)、天空卫视(SKY NEWS)、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卫报》、《独立报》、VICE等媒体都对此次谋杀事件进行了报道。

追溯事件发生始末的纪录片《巴娜兹:一个爱情故事》仅在YouTube上的观看量,就达到了近48万人次。

然而,巴娜兹的悲剧只是这个世界上有关名誉谋杀的冰山一角。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估计,每年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名誉杀人事件可能高达5000件。

但英国《卫报》在巴基斯坦、埃及、约旦等地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调查,发现实际上每年死于名誉谋杀的女性远远高于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他们的结论是每年2万女性为此遇害。

为什么在今天,这种野蛮而残忍的悲剧会一次次地发生?

什么是名誉谋杀?

关于名誉谋杀,也称荣誉谋杀(Honor Killing),在阿富汗、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等宗教保守国家,这类案件较为普遍。

随着移民浪潮席卷全球,部分迁徙至西方的移民,依然将这种习俗带到当地,甚至在中国的宁夏地区也发生过此类案件。

名誉谋杀的对象通常是一个家庭的女性,施虐者则是这个家庭的男性成员,如父亲、叔伯或兄弟。

他们会以家中的女人给家庭蒙羞为由,给女性定罪。而这些所谓的耻辱行为包括:“失贞”和“不检点”,常见的情况有被怀疑通奸,打扮时髦举止轻浮,拒绝包办婚姻,想要离婚等。

在极端情况下,连强奸受害者也会被家族处决,因为被强奸后名声不好,让家族名誉受损。

反正只要女性被认定她们的行为有辱家族的“声誉”,她们就将被处以极刑。名誉谋杀的手段也极为残忍,包括枪击、石砸、焚烧、活埋、窒息、刀刺等。

一些国家的传统将名誉谋杀视为“家务事”,只要获得幸存者的原谅,罪犯就能轻易地就地逃脱法律的制裁。

所以,在一些中东国家,关于这类案件的立法一直存在漏洞。

在名誉谋杀的受害者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登上2010年《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阿富汗“割鼻女孩”比比·爱莎。

她因长期遭受丈夫一家虐待而选择逃离,在被抓回来后被夫家“定了罪”。

她被丈夫割下鼻子和耳朵,扔在了荒郊野岭中,幸而被人救下后安置在慈善组织。这张震撼人心的照片比鲜血淋漓的战争照片更具杀伤力,刊登后立刻震撼了全球。

虽然比比遭受了酷刑,但她好歹活了下来,之后鼻子也接受了整容恢复了外貌。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女孩巴鲁奇就没那么幸运了。

90后女孩巴鲁奇是巴基斯坦的“网红模特”,她经常会在网上Po她的个人的性感照片和视频,但她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攻击,说她“不知廉耻”。

2016年7月,26岁的她在老家遭到亲弟弟的勒杀。凶手被捕后毫无悔意,表示:

“我为我做的而自豪。我先用药把她弄晕,然后杀了她。她让我家蒙羞。”

巴鲁奇的死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国内外社会压力下,巴基斯坦议会于2016年10月通过法案,规定名誉谋杀实施者将面临至少25年监禁,原有法律中的“家属原谅”漏洞终于被堵住。

但具体这项法律实施程度如何?名誉谋杀会因此被遏制吗?

目前看起来并不乐观。

名誉谋杀的背后

名誉谋杀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名誉谋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初的游牧时期,那个没有法律的野蛮时代获得资源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绝对权威,因此一个族群的声誉是极其重要的。

而女性被视作为依附者,一旦做出有损族群的事情,就会以家族名义接受惩罚。

名誉谋杀历史上在东亚、欧洲、非洲、美洲都曾发生过。

雨果曾写过一首《面纱》的诗歌就是讲名誉谋杀的:少女因为太热掀起了面纱,结果被路过的男子看到,她的4个哥哥以“玷污家族荣誉”而齐齐用刀刺死了她。

......

你们怎么啦,你们怎么啦,哥哥?

你们低下头,充满了忧伤。

你们的眼睛里闪耀着怒火,

好像墓园里的灯儿一样。

你们被扯破了腰带,

拔出一半的匕首已经三回

从你们的手指下,从刀鞘外

闪出刀身上的寒辉

......

啊,我的面纱!啊,我雪白的面纱!

请别避开我这鲜血直流的双手,

哥哥呀,请扶我站起来!

因为这失去光辉的双眼上头,

死神的面纱正在展开。

哥伦比亚作家马克尔斯也写过一部由真实的案件改编而来的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书中他挑战传统贞操观念,控诉了名誉谋杀的残忍和乌合之众的冷漠。

而为何名誉谋杀今天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埃及、约旦等地时常发生,除了父权地位的统治、和女性贞操观、宗教、部落制度、血缘家族的绝对忠诚也不无关系。

稍感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些遭受父权制残害的女性,名誉谋杀也成为了许多作家、导演、摄影师的创作主题。

获第88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它纪录了19岁巴基斯坦少女因“名誉问题”被父亲和哥哥枪击毁容的事件。影片上映后,直接推动了巴基斯坦律法对名誉谋杀的定罪。

《河中女孩》导演奇诺伊说:

我真觉得在这个国家没有女人是安全的,直到我们开始树立模范,直到我们开始把谋害女性的男人送进监狱。

土耳其最受欢迎的女作家艾丽芙·沙法克也写过这样一个名为《名誉》的故事。

这段故事的历史以20世纪50年代在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村庄开始。

彭贝和双胞胎妹妹贾米拉出生在土耳其库尔德地区的小村庄里。那是一个闭塞的父权制社会。在这种环境下,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品,一个生育的工具。 

母亲们会为自己生女儿而难过。这对双胞胎姐妹的母亲就因为想要男孩而不停生育,最终难产去世。

早年丧母的双胞胎姐妹相依为命。而小村子一些古老的习俗,也成为了萦绕她们一生的阴影。大多数苦涩的回忆都与女人的名誉观有关。最令人心碎就是她们的姐姐曾因私奔被父亲“定罪”,死于名誉谋杀。

而姐姐彭贝成年后和丈夫移居英国,被儿子发现了婚外情后,她的儿子用名誉杀死了她……

在这些一个个或真实事件或文学作品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女性在当今这个文明社会中的地位和尊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名誉》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我们家住在一所绿色的房子里。

我们的一个邻居,一个出色的裁缝,经常打他的妻子。

晚上,我们听着喊声、哭声和咒骂声。

早晨,我们像往常一样继续生活。

周围的人都假装没听见,也没看见。

希望我们都做那些听见,看见的人。


文章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

图片来源|中国慈善家杂志

网站编辑|瞿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