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卢德之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公益与商业关系国际研讨会并发表演讲

关于公益与商业的再思考

之前的题目——“公益市场化是个伪命题?”问号不能少,改成“关于公益与商业的再思考”更恰当。虽然昨天没来参会,但精彩的发言我全部看了,这应当是我近几年参加的此领域水平最高的一次论坛,特别感谢康晓光先生把大家引聚到一起来。此次论坛观点很多,也很深刻,特别是康晓光和徐永光先生的讲演,从不同的角度对公益与商业的关系做了描述,延续了以往各自的观点。关于两光之争,我曾对媒体说过一句话,“从情感上理解永光,但观点上赞成晓光”。今天,一如既往以我的风格说几句大白话,讲三个观点:

第一,二光争什么?没争什么。

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公益做的更好,都不反对公益与商业的结合。只是永光说道德不应该绑架公益,晓光说商业或者资本不应该阉割公益,各有道理。我既做公益又做商业,认为二者从根本上是一体的,不能分离。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市场、商业更多地体现了人的经济性,公益更多地体现了人的社会性,二者必须结合。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也好、义田也好,还有皇帝、地主、寺庙做的恩赐、施舍、赠与等行为都离不开经济。当然,公益也涉及道德和制度,但是没有经济,道德和制度都很难很好。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

中国人民大学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

晓光是一个公益理论家,永光是一个职业公益家,实际上都不是主要出资的慈善家,所以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两位都是这个领域的领袖,他们的争论带来了行业的热闹,也带来了新气象。但在我看来,这种争论还很难上升到义利之争,昨天杨团老师的讲演从哲学伦理的高度对这个问题做了思考,论证很高大上。但我认为,讨论公益和商业的关系时更应着重于问题本身。

第二,西方谁在做影响力投资?有钱人。

现在国内公益和商业的争议很多都是从西方演绎来的,公益创投、社会创新也好,影响力投资也罢,我很看重马蔚华先生在对美国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考察后得出的结论。他说:“在美国做影响力投资的实际上都是华尔街的大佬,都是有钱人”,这给我很大的启发。目前,中国做影响力投资、喊影响力投资最多的是公益界人士,有钱人却基本上不谈这个话题。但在国际上,无论是发起影响力投资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是提出慈善资本主义的比尔•盖茨,以及提出公益资本主义的福武总一郎等,都是亿万富翁。今年9月4日,我和王振耀先生到欧洲基金会中心参加一个活动,与会者基本上都是有钱人,他们开会的方式跟我们不同,坐着私人飞机到达会议小岛后,先休息三天再来谈公益创投和影响力投资。

中国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引进影响力投资这个概念是很有必要的,但现在,就像我刚才提到的,谈影响力投资的更多的是公益界而不是商业界,这就存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西方社会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成型了,而中国社会呢?现在有许多人从公益角度谈企业家该怎么做,有必要提醒大家一点,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日子并不好过,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以我自己为例:十年前我曾宣布捐100个亿,那时候我的公司市值有200多亿;但经过这十年的运作,200亿现在只剩下几十个亿了,怎么办?这就是目前中国经济不稳定的状态,经过近几轮股市波动,再加上一些制度不成熟、不配套,很多民企没有了信心。很多人要休息了,退居后台,还有一部分干脆走人,移民了。

公益与商业关系国际研讨会大会现场

这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当企业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还未定型的时候,拼命让他搞影响力投资可能吗?如果企业自己没有主动性、积极性,公益界天天喊这个口号有用吗?引进这样一个很好的策略没错,但要看到目前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我不否认目前一些互联网企业走在前面,能够做一些很好的公益,也把公益和商业结合得很好,但这毕竟只是少数。还要看到,目前互联网在中国整个企业发展中尽管起着引领作用,但毕竟大多处在服务行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怎么办?中国是14亿人口的大国,企业发展到哪个阶段,公益才可能跟他结合发展到哪个阶段,否则的话就自作多情了。

在目前情况下,大面积倡导公益和商业结合,特别以商业化的手段来解决公益问题,条件并不很成熟。我曾跟江明修先生讨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台湾的第三部门很发达,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等都走在前面?在我看来有两个有利条件,一个是台湾的第二部门比较成熟稳定;另一个是目前第二部门与发展高峰时期相比相对萎缩,企业家闲暇之余回到家乡为人民做一些事情,既保值增值了资产又解决了社会问题,结合得很好。江明修是赞成这个观点的。我认为,目前这个阶段,特别是当企业遇到巨大困难,领导人也为民营企业打气、鼓劲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公益的发展必须与商业发展状态,特别民营企业发展状态相适应。

第三,公益能否市场化?万万不能!

公益市场化这个提法我是不赞成的。但冯燕老师说违反了联合国的计划,不知道联合国是怎么提的,是不是倡导公益市场化?我认为,公益的方式千姿百态,运用市场的力量促进公益的发展无可厚非,但一定要吸取过去很多领域市场化的教训,比如教育市场化、医疗市场化等,留下了太多教训。经济是必须市场化的,但如果社会包括权利等都简单地市场化,那是要出大问题的,所以我不主张公益市场化的提法。商业和公益就像夫妻,男人是喜欢女人的,但是男人要因为喜欢女人而把自己变成了女人,那就是人妖了。

我们前一段时间搞了很多大数据,按照市场的评估方式做了很多价值评估,有的估价还很高,但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公益界在国内市场上做的这方面的实践基本上是失败的。公益除了是经济行为,还是一种道德行为,也是一种制度设计,不能把简单的经济性当做唯一性,不能简单地说如果不市场化就会导致公益的不可持续性,这样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在我看来,在现阶段,特别是在目前有些物质第一、比较缺“德”的时期,高举公益的道德性尤为重要!

因此,公益与商业可以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但公益不能也不存在市场化的问题,就像商业不能完全公益化一样。

原文转自丨基金会中心网
图片来自丨基金会中心网
网站编辑丨李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