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能够帮助我们增强注意力和参与感。在加尔各答养老院工作的同一时间,我受印度佛教氛围的影响,开始跟随西藏喇嘛学习冥想。

我感到自己需要掌握冥想这门技能。事实上,冥想的入门十分简单,只需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场所,用一种舒适的坐姿呼吸吐纳,同时让自己内心变得宁静,默默观察发生的一切。在此过程中,我们关注自身,也放眼世界。

我们倾听众声喧哗,体会呼吸起伏,感受肉身的存在以及生命的真义。我们直面心中悲伤,冷眼旁观却不会深陷其中。我们照常呼吸,却从不将注意力聚焦在呼吸本身。我们任思绪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上演,但却并不为此停留,随着时间推移,思绪便会逐渐消散。35年来,我每天都在练习冥想,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可以真正增强注意力的训练,有时我的练习时间只有几分钟,有时则会持续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我欣喜地看到, 如今, 已经彻底世俗化的冥想开始在西方兴起,我们将其称为“完全意识”(pleineconscience)。在精神病学专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等人的努力下,很多法国精神病院逐渐接受了这一理念,并将其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它给病患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与其陷入混乱的想象无法自拔,不如重新学会感知外界,帮助自己平复情绪。此外,冥想也被引入监狱、企业甚至学校。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法文用术语“完全意识”来指代冥想可能会造成一些歧义。

从严格意义上讲,意识带有反思的特性,但冥想既不用想,也无须思考,只是简单地凝神聚气而已。在英语中,冥想对应的词是mindfulness,意为“全神贯注”,我认为这一说法更加准确。因为在冥想状态下,我们仅仅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审视过去发生的事情,不需要理解,也不用思考。

冥想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增强注意力和参与感,通过练习,无论对他人还是自身,我们的注意力都得到很大提升,而且还收获了许多意外之喜!冥想中,情绪得以释放,希望之光乍现,快乐不期而至。这些快乐大多没有来由,跟思考没有关系,尤其不针对任何对象,只是单纯地因为存在和生活而喜悦,因为充满善意的参与而开心,因为放飞心灵、专注自身和整个世界而快慰。

当类似的快乐从天而降,我既不会雀跃,也不会蹦高,亦不会鼓掌,而是继续冥想。可以肯定的是,我感到脸上浮现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如果这时睁开眼睛,那么我的眼神一定会是熠熠生辉。此外,我的呼吸也变得舒展深沉,有时我需要张开双臂,如同欢迎一位亲爱的朋友。

当然,在极少数情况下,灵魂最深处的悲伤会慢慢浮现,但我知道,这是专注与开放必须付出的代价,泪水中没有苦涩的味道。

原文转自 知心書知性系列《与哲学家谈快乐》
作者:[法] 弗雷德里克·勒努瓦
网站编辑: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