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CM公益传播(ID:civicmedia)作者:舒婷

“复旦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国内已经算不错。但若跟国际上相比,还是有一点距离。”这是「复旦青年」写在《观察 | 复旦的“高墙”》一文开头的一段话。复旦的情况,就像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2016年的年末,几名复旦学子通过对校园内无障碍设施使用者的采写以及实地观察后,将复旦校园内的无障碍设施情况进行了报告与反思。

次年初夏,「复旦青年」再次发表了一篇关于校园无障碍设施的测评文章《如果只能坐轮椅,我在复旦还能去哪里?| 无障碍设施体验报告·视频》,在这篇推文里,几名复旦学子改用轮椅出行,模拟了当你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出行时的情况。这是一群大学生对身边无障碍设施的关注与实践,那么你呢?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无障碍设施是否设计合理?无障碍通道是否被不合理利用甚至被占用?而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

 Step 1  建立无障碍意识

无障碍环境指的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方便有出行障碍者通行和使用。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媒及信息传播媒介应使有听力、言语、视力和心智残障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

有人基金会残障项目总监蔡聪在《奇葩说》中曾说:人们需要意识到残障不是一种个人缺陷,真正造成残障的是社会环境中的障碍和意识中的偏见。我们关注的无障碍,除了物理空间上的改造与普及,更重要的是大众心中“无障碍意识”的建立。每个个体都应有能够参与并融入这个社会的权力。

美国 BraunAbility 轮椅适用休旅车公司曾制作过一则动画短片,告诉人们无障碍设施长什么模样,当你遇到这样安放轮椅的车辆时,请勿其右侧停车。

除了关注其必要的出行需求,台湾「9453 友善小旅行」的无障碍农村旅行项目还关注到了出行不便者的社交及情感需求。

这个由台湾众社会企业、裕隆集团和行政院农委会水土保持局合力推出的体验项目,希望让出行不便者及其亲朋双方能借由此项目,创造更多相处的可能与模式,让大家认知到「不是因为有人坐了轮椅,家庭生活就会受限」。

▲ 图/众社会企业,©NPOst

裕隆集团项目负责人称:“我们鼓励农村改进无障碍空间,只要他们愿意改善,我们就为其规划游程,刺激观光,让在地产业进一步活化、受惠。”

这个典型政社企合作模式的项目,无论是参与体验的游人家庭、司机还是游玩地,都能从这一项目中有所收益,项目落地成为品牌,共创方皆有受益,也就确保了该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 图/众社会企业,©NPOst

 Step 2  转化为行动

诸多社会组织和企业也都正积极参与到无障碍环境的改造当中。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就是一家推动互联网产品进行无障碍环境改造的机构。这家国内最早专注于“信息无障碍领域”的专业机构,期望让所有人都能通过科技平等享受现代文明。

▲ 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官网截图

为此,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组建了一支由精通IT、精通信息无障碍专业知识、同时是障碍群体的团队。他们作为第三方,为互联网公司提供专业信息无障碍测试、咨询和优化服务,以实现信息无障碍在互联网公司执行层面的可行性。

互联网产品的信息无障碍改造,让视障人士同样用上了点餐软件、用上了电子支付、打车软件,甚至可以借助聊天工具,在网上找对象等等。信息无障碍意识在互联网领域逐渐受到重视,也让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到了无障碍环境改造的行列中来。

Airbnb在去年年末增加了一套新的过滤器,帮助旅客找到适合无障碍需求的住宿。房主现在必须指出他们的租金是否包括诸如电梯,宽入口或滚入式淋浴之类的东西,旅客可以选择一些他们需要的设施来找到合适的住宿地点。

去年12月19日,南航则宣布开通无障碍网站,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专业的网络服务。

▲ 南方航空无障碍官网截图

 

视障人士在登陆南航官网后,可点击相关链接,进入“南航无障碍网站”,得到放大字体、改变页面底色和字体颜色、朗读页面内容等辅助性服务,更为方便快捷地使用南航官网查阅航班信息、订票等。

 Step 3  接力,传递

除了上述积极参与到无障碍环境改造的企业外,高德地图还邀请用户一同加入到无障碍环境改造的行列中来。同样在去年末,高德地图进行了一次更新,在导航界面加入了“无障碍随手拍”的板块。

用户可以在该界面上传身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及使用情况,通过审核后即可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更好的出行。实际上这并不是导航软件首次加入无障碍信息反馈功能,但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类功能并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用户忽略从而变得“鸡肋”。

在去年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BottleDream还联合了中国盲人协会、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微公益以及多家互联网公司和行业KOL共同倡导支持、科普信息无障碍。他们邀请到了邱晨、果壳CEO姬十三、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等人共同发声,借助KOL的影响力呼吁大家关注无障碍环境。

实际上,无障碍环境的建造并不只服务于残障人士,一个拖着巨大行李箱的人,一个孕妇,一个因为运动扭伤了脚的人,一个因为年纪的增长身体机能自然变化的老人,都需要无障碍环境来维护日常生活。换言之,我们每个人都是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

在《观察 | 复旦的“高墙”》文末,校报记者向仍需依靠轮椅出行的受访学生提问:“对未来有想法吗?”

“我没有抱过高的希望,我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只希望当一个平常人,过着平常人一样的生活。”

有时候不是我们要告诉自己,“请不要对残疾人特殊看待,他们希望我们像看待常人一样去看待他们”,而是“我们需要去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可以真真正正地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每个人,都有亲自丈量世界的权力。这一次,你愿意行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