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涂鸦持反对态度,无法接受它的个性张扬,把它视为污损、疯狂和侵犯,甚至认为涂鸦是视觉污染,是一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但其实真正的涂鸦并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样子。

现代涂鸦艺术开始于20世纪末。德米特里是美国华盛顿的一个送货小子,他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达到了表现自己的目的。他随处涂写自己的绰号“Taki183”,这个举动不仅使自己登上了1971年的《纽约时报》,也使涂鸦(GRAFFITTI),这个来自希腊文“书写”与意大利文“刮痕”的俚语成了一个艺术名词,街头涂鸦就此开始。

20世纪90年代中期,涂鸦伴随着摇滚乐等青年亚文化风潮从国外传入国内,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出现了最早一批涂鸦者,他们的涂鸦在青年亚文化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在新街口百花深处胡同、五道口轻轨站旁、天坛东门和798艺术区等地萌生,为城市的街景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图案。

21世纪初,中国也如国外一样,出现了商业化、艺术化等发展模式,一些商业品牌、地产商乃至公共机构会邀请艺术家在自己管理的空间创作涂鸦作品,以此吸引人们观看欣赏或者进行品牌宣传。比如,网易新闻在社交媒体征集年轻人认为符合自身态度的标语,并选出其中呼声最高的几句在北上广的自由墙上用涂鸦的方式表达出来。

短短几小时,一场从线下迅速发酵至线上的态度涂鸦事件得到广大青年们的积极响应,用态度占领北上广“一平米”相关话题引爆各大社交媒体。主办方成功地用这样一场浩浩荡荡的活动来与新一代年轻用户群体进行深入的对话,完成“各有态度”品牌主张的传递。

而且,真正的涂鸦绝不是乱涂乱写,也不是简单地往墙上喷颜色,还要注意颜色搭配、明暗效果和字形渐变等很多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涂鸦强调自由表达与创意体现,它是街头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街头视觉艺术。

“疏堵之争”:一堵墙的两种命运

歌曲《热河》让南京热河路一面墙成为“网红”,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表白、留言。但是后来墙上的涂鸦忽然都被“抹掉”,取而代之的是灰白单调的墙面。对此,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遗憾之情。在新浪江苏官方微博发起一项投票中,2387人参与投票活动,支持保留“涂鸦墙”的网友已超过八成。南京市鼓楼区城管中队解释称,根据江苏省城市市容和城市卫生管理条例第19条,任何人不得在墙面乱涂乱画,污染墙面。因此,上述涂鸦墙按规定必须清理。

同时,青岛的一面涂鸦墙也引起了舆论关注。在流亭立交桥青银高速黑龙江北路出口的位置,有一面几百米长的涂鸦墙。涂鸦图案由本地的几名涂鸦爱好者自发绘制而成。有些人认为涂鸦是城市“牛皮癣”,应当清理,也有些人认为涂鸦无伤大雅。据说立交桥管理处工作人员曾经制止过涂鸦者,但是后来发现涂鸦内容并不涉及商业信息和违法内容,便不再干涉。涂鸦墙上那些浓墨重彩的字母和夸张前卫的人物造型,确实给这个沿海开放城市增添了更多的现代气息和年轻活力。

无论是将“涂鸦墙”定性为城市个性的“引领者”或是“破坏者”,都内含着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即城市“涂鸦墙”的治理是采取“堵”还是“疏”。“堵”“疏”之争历来是困扰我国城市治理的问题,以粗暴的方式“堵”,会导致人们怨声载道;而毫无原则地任其发展,又会泛滥成灾,使人们受累。比如无锡市在治理“三乱”(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时,开展了“以涂治涂,绘动无锡”的活动。“三乱”一方面严重损害城市的市容环境,另一方面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在墙面涂上一些色彩缤纷的图案,或者一些公益广告宣传语,既美观又大方,不仅覆盖了“三乱”,还美化了环境。

由此可见,“疏堵之争”这个问题的衡量标准和对“度”的把握,要回到涂鸦内容本身。好的涂鸦吸引人们观赏留连照相纪念,乱涂乱画则会影响市容市貌。乱写乱画和涂鸦艺术之间的判断标准是其情感性和艺术性,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说乱写乱涂和小广告是城市的“牛皮癣”,而具有艺术性和情感性的涂鸦作品则是创作者们送给这座城市和市民们的“礼物”。

给涂鸦文化留下“一席之地”

国内的城市多数承袭一直以来养成的严格管理习惯,虽然整齐,却让城市失去了创造力和丰富性。在笔者看来,当代的城市是多元化的人群、潮流和信息交汇聚集的地方,应该有一定的“模糊空间”让各种新思想、新潮流和新艺术有表达的空间——当然前提是不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这让城市文化、经济有更多的层次和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其实,不妨给涂鸦这样的非主流文化一些合理合法的存在空间,比如有些城市边缘地带的墙壁被涂绘了,还算是挺好的“公共艺术”,不必急着刷白,可以找到其他变通管理的办法。有些欧洲城市会划出几个街区允许涂鸦艺术家去创作,国内也可以进行这种试验。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和四川美院的涂鸦墙,其实已经算是一种涂鸦艺术的公共空间。

同时,对有胸怀、有文化包容力的城市来说,诸如涂鸦和街头艺人等现象和群体的出现不是偶然,他们的存在即是合理,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公共管理部门一定限度的理解,因为有时候“疏”要比“堵”更有综合效益。

所以,除了在空间上为涂鸦留下一席之地,也要在城市文化、城市风貌上为它留下“一席之地”。

原文转自:社会科学报
原文 标题:《涂鸦墙:城市个性的引领者还是破坏者?》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生 侯雪彤
图片均来自网络
网站编辑: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