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鄞州区明楼街道徐家社区张月英老人欣喜地告诉笔者:小区内毗邻徐家河的1000平方米空地,此前被居民私自占用种菜,如今“私家菜园”全部被取缔,改建成了河边绿地和居民健身场地。    

“菜园”变健身场,居民“轮值社工”功不可没。

一大早,“轮值社工”就忙着为居民排忧解难。(王博 摄)

去年12月12日,徐家社区推出“居民轮流值班当社工”活动,邀请社区内7名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及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逐个解决遗留难题,多次到相关居民家做工作,最终还社区一片绿地。    

徐家社区始建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个没有物业管理的老小区,而小区内环境卫生及各类维修问题,由社工帮忙联系解决。“由于房屋老化,像下水道堵塞、水管破裂、屋顶漏水等等,投诉不断。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事务,我们社工擅长解决,但碰到这些事就犯难了。”徐家社区社工王艳艳说,为此,社区推出了“居民轮流值班当社工”举措,一来让居民“换位”体验社工工作的不易,二来鼓励居民小事自己协商解决,大事社区出面“挑梁”。    

第一批邀请的7名“轮值社工”都是社区里比较有威望的居民。他们每天早八点半到晚上五点,工作日每天安排两人值班。值班记录本上不仅记录新收集到的问题,还要跟进老问题的处理进度。能居民自己协商解决的,由值班人员组织牵线;协商不了的,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由社区、街道乃至区相关部门出面解决。    

社区还安排了社工、社区民警及居民小组长等协助值班居民开展工作。据统计,活动推出以来,共受理、解决了近百桩难事,既有邻里发生口角、楼道乱堆物品等小事,也有停车刮擦处置、车棚电线乱拉等小区共性问题。

前不久,小区内一户三楼业主在装修时,导致二楼住户漏水。因为赔偿谈不拢,两户人家关系一度闹得很僵。得知此事后,“轮值社工”张月英上门做工作,让两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后来,社区还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对楼下的损失和楼上的赔偿金额提出合理建议,促使问题得以解决。   

社工们说,现在居民对社区工作多了一些理解和包容,整个社区氛围变得更为融洽。“每次反映问题,当天就有答复,小问题一两个小时就能处理好,大的问题也会有社工明确告诉我们预计解决的时间。”居民孙敦煌说,一个30年的老小区能有这样的管理效率,很令人满意。

整理 | 林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