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云南的梁河,一到周末和放学的时候,你会看见所有孩子都会急忙的整理好衣衫冲向一个院子。如果你足够幸运,你便会知道这个地方——“先生书院”。这里专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的艺术教育、思维开拓以及手工制作课程。

“先生来了  村子变成彩色了”

书院位于云南边陲,距离中缅边境只有几十公里,中国的发展在这里看不到太多的痕迹,整个梁河县城只有三条能跑汽车的街道,没有一家电影院,也没有一个书店,就像一片文化荒漠。

去年深秋的普通一天,村里来了一群志愿者,他们和当地孩子们一起,用色彩斑斓的涂鸦改造了村庄的街道:

 德宏梁河县长安村的五彩街道
转角的虚拟图书角
村委会的通知栏
可以称得上是全国最大的2B铅笔

这群志愿者有来自四川美院的教师,有来自中国好歌曲的彝族歌手,有来自冈仁波齐电影的导演等。

各地的大学生,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慕名而来,只为给孩子上一节课,或是带来一场音乐会。他们为什么而来,来做什么? 这些,都和一所“先生书院”有关。

最美乡村书院——先生书院

第一所先生书院起源于一座年久失修的宅子,在经过“先生们”自己动手打造后,有了一间藏书厅、两间阅读室、一间电影放映厅、一间艺术教室、一个油画体验区、一个餐厅和两间客房供来上课的老师使用。

改造前 
改造后

书院免费开放,为留守儿童提供艺术教育、思维开拓、手工制作等教育服务。

书院没有刻意布置的作业,也没有一个标准的课程表,书院进门口有一个签到本,所有的孩子都得记录下停留和离开的时间。老师们不会刻意教孩子画画,只告诉他们材料怎么用,画完后由老师跟他分析一下画面,像朋友聊天一样。

这都是孩子们的创造。艺术家教给孩子们,只要用心 。石头也可以变得很美,枯木也会逢春!

自从书院开放后,孩子们放学不再抢着手机打游戏,而是一头扎进书院和老师们聊天画画看电影,“搞一些自己喜欢的创作”。

艺术能带来什么? 

过去两年多里,书院每年接待当地居民和孩子们超过20000人让最缺乏书籍的孩子们读到最好的内容,用艺术和音乐给孩子们自由的天地。

还有的活动类似画袜子大赛,袜子的收入去掉成本费用,会以稿费的形式回馈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一部分作为先生书院的可持续运作经费。

农村的基础条件比不了城里, 但是这些孩子的艺术天赋和美好的内心世界不能因为水彩笔的缺席而与外界隔绝而封闭,要鼓励他们画出梦想

在腾讯公益  筹建更多的书院

筹建先生书院的人叫信王军,1983年出生在山东寿光的一个农村,自小就喜欢画画。

他坦言,年轻时候也做过一些在大众眼里理解不了的“行为艺术”:比如用人民币做了件衣服,用身体的温度把雪融化掉,站在10米高的旗杆上等,被笑侃为“砖头哥”、“人民币哥”等。

因为喜欢阅读民国历史,2013年开始,他用一支0.3毫米的自动铅笔为孙中山、蔡元培、宋教仁等100余位民国人物画了微尺寸肖像图。耗时整整2年。按他自己的话说,眼睛都快画瞎了。2015年,他在798推出个人作品集展,从此艺术圈多了一位“民国先生”

“在未来的十年,艺术会越来越生活化,深入人心,彻底的大众化。艺术是否能够对社会起到更多有用的价值,这件事本身吸引我。

 2015年,他回到梁河看望一个多年未见面的云南艺术大学同学,了解到当地的教育状况后,他决定,发起一个公益项目,在这里建一座书院,把最好的文化艺术传播到最偏远的地区,让最需要文化资源的孩子获得一个平等的教育机会。书院一年16万元运营费用以及送给孩子们的物资带给运营不小压力,但凡涉及商业运作的“捐助”,书院都不能接受。

2016年,先生书院找到腾讯公益平台,联合中华救助基金会发起“众人拾柴火焰高”公益项目,为在筹备中的新书院筹款到44万元。目前,第二所先生书院落地云南曲靖,第三所落地他的老家山东寿光

云南曲靖先生书院
山东寿光先生书院

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所以需要慢慢来。“先生”一词代表着一种让人敬畏的高度,他说道,“先生”二字是一种风骨、一种精神、一种思想的象征,而非一个具象的人。

“我希望先生书院可以成为一个载体,给农村的孩子们和热爱读书、热爱艺术的乡亲们一个永久免费的可以看书、喝茶、聚会、画画的家,一个可以让想象力尽情发挥的家。”

这些孩子的生活状况和城里相去甚远。但在我们眼里,贫困并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孩子聪慧懂事,机智可爱,唯独缺少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接触书籍、接触艺术的机会。如果你也和先生书院有相似的期盼,不妨和他们一起行动。

整理丨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