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至今,宋金湖扎根问路小摊15年,风雨不改,于是被老街坊昵称为“广州活地图”。已将近90岁的宋伯,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不服老”的精气神,更体现了“人老心不老”、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不久前读到一个词,“陌生人的善意”,让我印象很是深刻。对此我有着切身感受,不论是走在广州街头,还是去外地旅游办事,碰到热情帮助自己的陌生人,心里便油然而生一股温暖和感激。
眼下,有的人总把“防人之心不可无”挂在嘴边,碰到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总是拿出一副冷漠脸。当然,遇事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虽然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但也可管窥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
像宋伯这样热心的“活地图”,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我相信,无论是谁碰上了他,都会感到“社会上还是好人多”,都能感受到这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人们常说,广州是一座人情味很浓的城市。在我看来,陌生人之间的善意恰是这份人情味的重要组成部分。朋友、亲人之间的尊重和亲密并不奇怪,但陌生人之间能敞开心扉、卸下防备,在广州却是常见的一景。
在微观层面而言,等车、排队、乘电梯,向陌生人道一句你好,甚至随口聊一两句,并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在广州的餐馆里,服务员也许不一定真把你当作“上帝”那样毕恭毕敬地对待,倒常像个老朋友,告诉你这个菜有点辣、点太多了吃不完、今天某个菜很新鲜……“广式服务”的亲切,就来源于这种陌生人之间的“自来熟”。
在宏观层面而言,广州的志愿者服务走在全国前列,平均每9个广州人就有1个义工,体现了广州人的公共责任感。还有权威统计显示,2016年无论献血人次还是献血总量,广州的献血数据都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二。这说明,在乐于助人这件事上,广州人关注的并非“小我”,不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圈子,而且积极投身到社会当中,在公共领域去造福更多陌生人。这样的广州,真正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到了实处。
宋伯这样的好人,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其实他们未必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热情给人指路、热心为社区服务等,把小事数十年如一日地做好,可贵之处就在于其内心自发的热情,把陌生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恰是一种尤为难得的人生境界。
(作者:张涨)
文章来源: 公益慈善论坛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