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开幕,并发布"2021中国互联网公益年度推荐案例”。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担任专家评议委员会主席机构。

 

除“互联网年度推荐案例”的评议学术支持外,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还承办了主题为“探寻机构成长内外之力”的平行论坛,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唐昊主持。平行论坛上,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教授发表《创新公益人才培养模式, 知行合一树立公益典范》主题演讲

 

 

一、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进入新时代

 

2010年中国的社会组织只有44.52万个,基金会只有2000个,社团24.5万个,民非19万,但是现在社会组织达到了90万,基金会达到了8890个,这是成倍的变化。

 

 

尤其是基金会,1981年的时候只有4家,到现在已经8896家,中国基金会的持续增长,标志着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参与到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新增就业人数也呈增长趋势,2017年增长了101万,2018年增长了115万,占整个国家就业增长的比例最高达到了8.5%(2018年),从下面数据中可以看到,社会组织的作用已经彰显出来。

 

 

特别是《慈善法》实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即有了对慈善组织的定义。我做了一个最新的统计,慈善组织现在已经达到了10158家;2019年捐赠了达到1700亿,人均121元,服务人均534元和13.4小时;慈善信托567单,资金额达到了33.8亿;99公益不用说了,人人参与公益已经变为现实。

 

二、新冠疫情之后形成公益新生态

 

在社会组织发展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新冠疫情的席卷,直接导致公益新生态的形成:人才流失成为公益发展的瓶颈、对社会组织发展缺乏信心、社会组织发展速度放缓、内部收入大幅度减少、社会组织筹资工作面临挑战、服务模式需要迅速改变。

 

破局关键在于人才建设。现在创新公益人才面临很大的障碍。

 

 

首先,格局意识不够。组织使命摇摆导致瞻前顾后,往往是要活命而不要使命。

 

其次,创变意识有待提升。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是创新的最大机会,只有意识到这点,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公益事业的领路人,成为公益事业发展坚定的支持者。

 

 

三、公益人才建设能否匹配国家战略

 

我们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社会需求进一步研究,以实现公益慈善的有效性。

 

第一,国家战略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培育规范化的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组织、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加强财政补助、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人才保障等政策支持和事中、事后监管;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每个人都要想到,我们是国家治理当中的一个成员,我们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第二,国家战略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个社会要去研究如何提高文明程度。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帮助残障人士就业、家庭就业,希望每个人调动资源,调动更多志愿者参与活动。

 

 

第三,国家战略要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和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宣传学习;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科学规范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建立惩戒失德行为机制;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第四,国家战略要遵循公益性(属性)原则。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坚持教育公益性研究,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

 

 

第五,国家战略要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以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为重点,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健全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等专项救助制度,完善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临时救助政策措施,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功能;加强城乡救助体系统筹,逐步实现常住地救助申领

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完善财税等激励政策;规范发展网络公益平台,加强彩票和公益金管理。

 

第六,国家战略要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人文合作,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推进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合作、野生动物保护、荒漠化防治等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中彰显中华文明。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人受到尊重。

 

第七,国家战略要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三个维度,责任维度要解决可持续发展,形成更多的人,形成共同的责任,不是单一的人,也不是政府,也不是社会组织,也不是媒体,也不是个人的,也不是家庭的。要从经济利益转变成社会利益,经济价值要转向社会价值,最重要的战略的慈善是使人人平等,每个人能得到尊重,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四、破解公益人才培养模式

 

现在中国公益人才发展遇到什么问题?

 

六个维度:一是缺乏系统设计;二是缺乏总体规划;三是缺乏优秀的专业设置;四是边缘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五是社会总体认识不足,认为慈善可有可为;六是现有的政策机制、法律机制和社会需求脱节。

 

 

社会组织的发展机会和未来创新,要围绕国家的战略、建立总体规划人才战略、匹配国家需求、从边缘走向主流、重新调研人才的需求。

 

对策是什么?一是适度增加,比如人才新增五十万,确保社会组织的平稳发展。如果社会组织人才跟不上去,发展肯定受阻;二是存量重视,如果一个组织能增加一个,年规模达到90万;三是兼顾平衡,增量和存量要相对平衡,确保国家总体的公益人才增量达到130万。

 

 

公益人才发展是引领中国社会文明很重要的标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主力军,关注公益人才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创新公益人才需要每个人行动和社会实践,希望大家行动起来。

 

 

 

源自: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