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 者 按 

 

当我们说到美国的公益慈善,往往马上想到的是洛克菲勒、卡内基、比尔盖茨等富豪榜上的大慈善家。但是,生活在美国,尤其是作为一个外部观察者和体验者,你会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个方面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公益慈善对普通公民的赋能与力量。

 

上期回顾:青少年慈善公益教育该怎么做?美国这些经验值得参考(上)︱善财志

 

疫情前,我们全家曾在华盛顿特区工作生活了近五年时间。本文拾取了这一期间观察到的公益慈善理念在普通生活中的实践,希望为社会研究之外提供一些烟火气,尤其为青少年慈善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经验。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经验来自于美国东部的大华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本文的用意旨在总结并梳理其中显著可取之处,希望为青少年慈善公益教育、塑造和谐社会和共享未来加一块他山之石。

 

 

通过家庭慈善活动参与解决社会问题

 

洛克菲勒家族慈善是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在财富家族传承方面倡导的典范案例。但是除却世代传承的巨富之家,美国普通的家庭公益慈善也是如火如荼、鲜活可见。

 

周末去到户外,经常都会看到美国人全家带着手套,拿着垃圾袋在小溪里、步道旁、郊野公园清理环境。这种经常性真的不是三五次的频率,而是每个周末都会有,到了暑假更是随处可见。

 

 

周末在社区各处还会经常看到Yard Sale, Garage Sale的公告,家长会让孩子把旧书、玩具、工艺品等整理出来,在自家院子、车库举办二手市场,孩子们自己贴广告、自己售卖。Lemonade stand也是夏天很受欢迎的形式,小朋友会在家长的监督下在自家门口、公园、游乐场摆上柠檬水、小点心,所得有的作为孩子的零花钱,有的定向捐赠给心仪的公益慈善组织。

 

 

这种亲子公益慈善往往会演变为家庭传统,成为家庭代际凝聚力和价值传承的有效载体。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出生在中产家庭,兄弟姊妹加上父母七口人。全家每年聚会两次,一次是圣诞节,一次是七月全家人飞往新奥尔良,为卡特琳娜飓风灾后重建募款。不管每个人多忙,这个时间都是雷打不动的家庭主题活动。

 

 

社区教堂的强大社会治愈功能

 

根据2019年数据统计(statista.com),即便在信教人数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美国也有2/3的人口信仰基督教。

 

教堂在美国社区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稳定器与调节器的作用,一个受信徒爱戴和社区信任的教堂可以帮助实现信仰与价值观塑造,解决代际沟通、夫妻和谐、残疾人包容、移民融入等社会问题,几乎集各种社会组织功能于一身。

 

以我居住社区的一个长老会教堂为例,除了每周日全天三场的礼拜活动,还为孩子开设了主日学,从三岁到十几岁,每周日上午都有分级的志愿者老师带领学习与圣经相关的各种知识,小孩子以手工制作和讲故事为主,大孩子以社交和话题探讨为主。

 

其他时间从周一到周五晚上,各种特定群体的学习活动丰富多元——

 

G2G,年长信徒与青年一代共学圣经课程。年长者会通过分享他们遇到人生困难时如何运用宗教的力量找到答案,年轻人也会提出信仰上的一些疑问。话题轻松,不是想象的那种严肃教导性的。

 

Newly Weds,专门面向新成家的夫妇。引用圣经的思想和话语,教导青年人如何去面对未来婚姻中的挑战和困难。

 

特殊唱诗班,专为长老会教友中的7-8个智障青少年设置,宗教节日时都会上台表演,也时常参与教区活动的志愿服务,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很多美国教堂都有的一项就是为新移民、外国人开设的英语学习课程,不问背景、不问信仰、不收学费,是很多外国人了解和融入美国生活的第一步。

 

一个社区几乎每个年龄层都可以通过教堂获得信仰支持与社交网络,甚至一个家庭几代人都在这里生老病死,自然大家也不会吝啬通过十一奉献或者各种捐赠、遗赠做出回馈。

 

以上总结了美国普通人生活中以学校、家庭和教堂为三个主要中心参与公益活动、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途径与方式。这种生活实践中培育的回馈观念在统计数据中也得到了积极印证——

 

  • 2018年数据显示,30.3%的美国成年人通过公益组织提供了69亿小时的志愿服务,价值1670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在全球可统计的数据中排名第一(The 2018 Volunteering in America Report)。
  • 根据美国年度捐赠报告(Giving USA 2020),2019年美国捐款总额为4496.4亿美元,其中个人捐资占比69%,其次是基金会17%,企业捐赠为5%。中国2019年捐赠总额为1701.44亿元,个人捐资占比为23%,企业捐赠占比为55%(中国慈善联合会《2019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除了显而易见的公益慈善行动,美国在社会包容教育、弱势群体赋能、软化心灵方面还下了很多细微见著的功夫,比如儿童书籍的插画很少会只有金发碧眼的小天使,更常见的是多色种族、高矮胖瘦、戴眼镜、整牙套、坐轮椅的多元组合;学校每年会更换授课老师、重新分班,避免教育腐败和对学生形成刻板印象;私立学校会提供奖学金促进学生的多元背景、哈佛耶鲁MIT这样的名校不断推出公开课;无障碍通道、性别友好、儿童友好设施等等基本普及。

 

有人可能会说,如此积极创新的多角度慈善养成体系下,枪击暴力、毒品滥用、种族冲突等社会问题依旧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仍然是全世界公益慈善事业最发达的国家。

 

本文的用意旨在总结并梳理其中显著可取之处,希望为青少年慈善公益教育、塑造和谐社会和共享未来加一块他山之石。

 

(全文完)

 

源自:深圳国际公益学院

统筹:公益传播中心

作者: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