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公益慈善班五期线上课程专题班级 扫二维码继续学习二维码时效为半小时

(0评价)
价格: 2786.60元

慈善事业发展主要问题及成因

公信力:负面信息、信息披露机制、管理和慈善服务能力

慈善观念:道德、私德:臣对君、子对父。主张等差之爱,缺乏博爱。注重物质之爱,缺乏对财富的感恩心。

治理能力:慈善组织数量偏少服务社会的能力不足;慈善组织之间权利不平等,未形成竞争格局;监督机制不完善。

慈善事业发展的若干趋势:

1、民间慈善机构发展收到抑制: 公信力问题;未在高等教育及科研中获得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政策导向;慈善观念

慈善观念处在自发自觉初步阶段;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和现代公益慈善观念淡薄

2、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厚:政府对公益慈善活动插手过多;政策导向强化政府作用弱化;官办公益慈善组织’

3、互联网对于公益慈善深刻影响

4、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西方慈善的交流及展望:

学校借鉴国外教育理念注重综合素质,公益慈善科研交流学术成果发表,越来越多学生留学欧美注重志愿服务。

医院:疾病患难引起全社会援助,医疗器材设施捐赠,医疗费筹措网络捐赠。

民间:境外NGO的政治参与导致交流收到限制,意识形态的控制导致交流变得困难,文化传统信仰的差异导致交流难以有共识。

未来发展趋势:步履维艰,与国外公益慈善界交流渠道不畅。

民间社会期待,加强国际慈善工作交流与合作。十四五规划提到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展开全文]

半小时中国慈善史

 

[展开全文]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

晚清:官方、民间、西方教会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

民国:救亡图存

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美国宣教士魏特琳将大学变成避难所,保护了上万中国妇孺;美国宣教士贝德士发起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救助了20多万难民。

制定民间慈善管理办法

代表人物:朱友渔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倡导者、践行者先驱,《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

[展开全文]

中国现当代慈善事业的特征

文革期间:公益慈善事业几乎完全失去了群众基础和社会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第一个基金会即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成立,1985年,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南京爱德基金会成立,1989年希望工程实施,1994年,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慈善团体中国慈善总会成立。

21世纪以来,迅猛发展。

2005年11月20日,首届中华慈善大会,民政部颁发了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2018年汶川地震激发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公益慈善爱心行动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

2017年,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

[展开全文]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趋势

主要问题及原因:公信力问题;慈善观念问题,等差之爱,差序格局导致缺乏博爱,注重物质之爱;治理能力问题,组织偏少,服务能力不足。

若干趋势。一是民间慈善机构发展受到抑制。公民社会不发达。慈善观念起步阶段;公众参与意识和现代公益慈善观念淡薄;文化建设缺位;行政慈善文化色彩浓厚;传统慈善文化和现代公益文化接轨滞后。二是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厚。三是互联网公益慈善的深刻影响。四是在社会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社会需要三根平稳支柱:可靠的政府、负责任的商业、强盛的社群

 

[展开全文]

一、英美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历程

当代美国:慈善基督徒爱的观念在宗教和政治中占据显著位置

早期英国公益慈善行为的两个缩影:一是18世纪自主捐助医院的建立;二是中世纪牛津、剑桥大学创办并设立奖学金。

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慈善用途法》

美国由于制度性创新和民众根深蒂固的志愿服务传统,使其成为超级慈善大国,经历了罪富文化、互济文化、个人主义文化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新教伦理的指引和社会的主动参与:人们把公益慈善事业看做对基督信仰道德原则的实践,爱心与献身精神成为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二是政府和税法支持公益慈善。严格的慈善监管制度。

美国早期代表人物:一是温思罗普;二是安德鲁.卡内基(美国慈善事业之父)

美国的“基金会+社区服务模式”:美国崇尚“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只管老人、穷人和残疾人;民间非营利慈善组织管其他。

重要机构:一是汤恩比馆:世界上第一个社区公社,首次号召知识青年志愿者为贫民服务。二是大学基金会。三是乐施会:助人自助,对抗贫穷。四是国际狮子会“自由、智慧和我们国家的安全”。

重要事件:一是美国感恩节。二是国际红十字会。三是《日内瓦公约》。四是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管理》

1993年美国《国家与社区服务法案》:每年做满规定时间义工的青少年一笔政府奖励(学费或职业训练等)

[展开全文]

英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家庭慈善事业的全球趋势和战略时间视野2020年:一是寻求更快的捐赠;二是让子女参与进来;三是重点关注教育和卫生;四是捐赠理由的多样化;五是捐赠去向的差异化。

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一是新教伦理的道德指引与社会的主动参与;二是政府和税法支持公益慈善;三是严格的慈善监管制度。

主要问题:对新教伦理的背离;二是白左的乌托邦及其政治正确;三是热衷干涉他国政治引发他国不满。

西方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若干趋势:一是国家福利主义;二是更多关注全球气候、疾病、人权。

[展开全文]

中西方传统对慈善的认识差异

维度一:终极价值观。中国强调社会本位,西方强调个人本位;中国强调伦理关系,西方强调人神关系。

维度二 慈善理念。一是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二是功利主义(获得回报)与责任义务;

维度三 行动模式 父爱主义(施助者觉得,不注重受助对象参与性)与公平原则(强调二者的平等性)

维度四 保障机制 

交流现状:民间互动交流少;交流领域受限;公益慈善人员交流不足。

展望未来的交流趋势

[展开全文]

1,官办慈善和民间慈善。2,

[展开全文]

1,明清,育婴堂。2民国时期,朱友渔《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

[展开全文]

1,推进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培育公共精神。

 

 

[展开全文]

西方公益慈善事业概述——彭小兵

一。英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历程

慈善在欧美的两个含义

charity 教会对穷人,病人,孤儿及其他有需要的人的制度性善行

philanthropy 古希腊文,善心,博爱,对全人类的爱

1601年 伊丽莎白济贫法

1601年 慈善用途法

美国公益慈善事业

小政府,大社会

政府管老人 穷人和残疾人

民间非营利公益慈善组织填补剩余空间

罪富文化,互济文化,个人主义文化

二。英美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三。中西方慈善界的交流及其影响

 

[展开全文]
钟涛 · 2023-04-29 · 默认教学计划 0

  家庭慈善事业的全球趋势和战略时间视野2020年

1.寻求更快的捐赠,在有生之年关注关键问题,将资产转移到关键事业上

2.让子女参与进来

3.捐赠重点关注教育和卫生

4.捐赠理由的多样化

5.捐赠去向的差异化,北美和亚太——离家更近,欧洲——全球

 

 

[展开全文]
钟涛 · 2023-04-29 · 默认教学计划 0

中西方传统对慈善的认识差异

1.慈善理念——中国人性本善,英美人性本恶,中国功利主义,英美是责任义务,

2.行动模式——中国父爱主义,西方公平原则

3.保障机制——中国自然习惯法,西方成文法律

4.终极价值观——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伦理观念西和人神关系

[展开全文]
钟涛 · 2023-04-29 · 默认教学计划 0

《慈善法》与中国公益伦理转型——王振耀

2016年,慈善法 颁布 中国公益元年,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出现了不平衡,需要行善的法律,需要善经济

[展开全文]
钟涛 · 2023-05-03 · 默认教学计划 0

一个好的筹款产品应该具有的特征:有说服力的故事,有明确的行动号召,有力的图片,有吸引力的名字

[展开全文]

2016慈善法开启依法行善的元年

法律规范行善,以法治善是一场深刻社会革命

2004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开始肯定慈善事业

慈善法所规范的中国慈善布局:伴随着公益金融、社会企业、社会服务业的发展,慈善创业的时代来临。中国的慈善开始引领社会转型。善伦理的法律结构已经确立。

 

[展开全文]

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中开始依法产生善财

从慈善事业到慈善产业:非营利服务;可以启用金融杠杆;允许进行重大投资

[展开全文]

更多强调公开透明、责信和社会监督

慈善事业的三大价值: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社会提升的促进器;社会价值的凝聚器。

善经济的发展将促成中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

[展开全文]

传播5要素: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给谁(受众)、效果

新媒体: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展开全文]